美文网首页感悟IDC - 思维酷每天写1000字
中国人,不要让你的孩子“死”在起跑线

中国人,不要让你的孩子“死”在起跑线

作者: 韩老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1-16 14:35 被阅读732次

    “三岁学英语、舞蹈,四岁学绘画、围棋,五至六岁适合乐器,七岁开始专长体育,一二年级后配合应试教育,争抢优质语数外辅导班名额。”这是一份家长间流传的孩子课外辅导班最佳时间表。

    一位母亲给记者展示了她第一个孩子上小学课外特长培训一年的费用,包括舞蹈、钢琴、英语、游泳、奥数、花样溜冰六个共花费15万,仅仅是溜冰就需要六万多,而且明年还会水涨船高。

    有的家长曾经极力想给孩子撑起简单快乐的童年,但是在周围人的压力下,最后都不得不从众,别人家的孩子三岁就会用显微镜,读全本中文书,你信吗。于是他赶紧给儿子报了奥数辅导班,但是他自己没有时间去陪同只能让爷爷去,于是看到了奥数辅导班里众多的老人认真听课,孩子打瞌睡的壮观场面。

    01

    我确实惊到了,惊讶于现在的孩子在家长心目中已经理所应当按照神童的模式培养了。

    国家在1986年就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可是中国仍然因为贫富差距、城乡差异和地域分化导致的教育公平无法普及。

    在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每天清晨跋山涉水几个小时前往四面透风的危楼里学习,仅由一名教师全科教学,还要负责照顾孩子们饮食起居。

    可是这样一个群体,多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好不容易考上名校顺利毕业,可能还是会因为出身、眼界、人脉等等原因被排挤被歧视,根本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在一线城市混不了几年最终还是回到了大山,成为凤凰男孔雀女的机会寥寥无几。

    而在更偏僻的地区根本没有学校教学,成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留守儿童。

    同时,当画面切换到城镇地区,很多经济富裕的家庭,家长忙于工作,孩子疏于管教,家长盲目跟风,让各种噱头的课外辅导占据孩子的业余时间,用培训老师代替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城市里的孩子孤独感、攀比心甚重,慢慢发展成“空心病”,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

    所以我们看到,一方面是科学教育缺失且物资匮乏,一方面是道德教育缺失而物质营养过剩,这两种状态活生生剥开了两极分化下中国教育的现状。

    02

    国家在2006年修订后颁行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2009年教育部颁布文件规定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明令禁止不能利用中小学学龄儿童的寒暑假时间进行教育培训。

    给孩子减负的口号喊了十几年,从初中开始不准上晚自习、补习班。但其实一直暗流涌动,一句与国际接轨与升学率挂钩,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摇身一变国际语言学校、奥运健儿总裁班,在留学潮、精英论的鼓吹之下呈井喷之势遍地开花。

    你们以为将孩子送进辅导班就高枕无忧了吗,事实是很多良莠不齐的培训班只收钱不负责,存在部分培训机构的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在职教师违反规定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等情况。如果不是一对一辅导,老师们根本没有耐心对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解答,有些人就会越补越差不知所云,那么有些家长想到了给老师送礼,以期增加对孩子的关注度而不是从孩子自身的问题着手。

    0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这把火,已经烧到了所谓的起跑线——胎教和早教,逼得你衣服都没穿好就要快点开始奔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教育产业形容为“21世纪最后一支原始股”,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早教市场越来越受到市场重视,可以称得上是“朝阳中的朝阳”。

    并且在当前,早教机构主要采用连锁加盟的模式,内容、工具提供源与店铺被各类早教品牌粘合,进入市场。

    然而随着规划化经营扩张,很多内容端的资源在执行阶段就会发生形变。面对相对较高的教师流失率,加盟店为了节省成本,会用以旧带新的方式,替代品牌中心提供的统一培训。这种人传人的方式,必然会在店面终端产生教育内容扭曲。

    而此时,缺乏第三方监管、评价就让很多消费者吃了哑巴亏。日积月累,对早教行业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连我周围的朋友也开始投资早教市场,随便租一间教室买点绘本办个资格证就开始创业起来了啊,分分钟赚的盆满瓢响。

    因为这个正是商家们击中了家长脆弱的自卑和焦虑心理,操控着无数家长急切地寄希望于下一代的梦想,于是衍生了被北大心理健康咨询师徐凯文所称的的焦虑经济学。

    丈母娘推动了中国的房价,中国家长催生了焦虑经济风暴。

    就像听到一句盐价明日上涨,大妈们一夜之间在超市门口排起了长队将食盐抢购一空,有时候,我们就是这样盲从。

    04

    有危机感是好事,但是我看到的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不是道德匮乏危机,不是环境意识危机,而仅仅是生存危机,没有上特长班将来就没有立足之地?

    这样我就觉得大事不妙了。

    整个社会都在追捧所谓的阶层论,个人主义大行其道,没有人谈论民族道义爱国情怀,没有人会将追求公平正义为己任。

    所有人就是觉得一定要往上挤,我们这一代没追上,不管是无产阶级还是中产阶级,拼死也要把孩子送上去,而上面到底是什么,为官为吏光宗耀祖?其实我们根本不得而知。

    我们有没有只是偶尔从某个朋友甚至只是朋友的朋友口中得知,某某高升了,我们焦虑;某某出国了,我们也焦虑;某某的孩子进了市重点幼儿园,我们更是急得不得了,因为那个某某,根本什么都不如我啊。

    我觉得再这样下去今后的中国社会的职业规划里再也不需要按照兴趣、能力和创造力分类,直接按照薪水多寡、行业巨头排行执行。

    以后再无深山里的教育工作者、社会义工、环保人士等所谓的底层劳动人民,也不会有作家、艺术家、手艺家等需要时间沉淀才能日益精湛的行业。

    人们都盲从地、疯狂地、至死不渝地涌向金融业、建筑业、计算机和国际贸易,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这些正是我们80后在大学择业时按父母意愿选择的全国著名排名前十的专业。

    05

    这样的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早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就说过:苛政之下必有暴民。

    所有人都坚信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是我怕,这样会让孩子累死在起跑线。

    他们会在家长极度渴望成功的欲望之下变成攀比炫耀的工具,他们会在大人严苛的控制欲之下变得毫无判断力对未来充满迷茫,他们会在每天疲于奔波的毫无兴趣的兴趣班培训中陷入“生长期倒退”,对生命轮回的淡漠对人间冷暖的漠然,甚至,他们会揭竿起义自暴自弃。

    最近一则新闻,加拿大一美籍越南裔华人夫妇的乖乖女从小必须按照父母期盼的好学生方向发展,舞蹈绘画钢琴样样精通,考试全A,当然后来发现成绩也由于不想让她父母失望而被她伪造多年。

    因为父母在她20岁仍不允许她谈恋爱,打着为她好的理由限制她的人生自由,继而爆发了她内心的叛逆、压抑多年的愤怒心理,将父母残忍的杀害,并且她不知悔改,这种极端的案例实在骇人听闻惨不忍睹却频频发生。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自发的循序渐进,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求知欲,我们究竟还要培养多少个方仲永。

    何时何地我们才能不要武断地对孩子颐指气使,轻轻地蹲下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选择,培养一个有正常三观、有责任担当和理想情怀的健全社会人,孩子也是有尊严的。

    06

    另一个层面,家长们不妨将目光放长远一点,设想一下未来三十年,孩子们面临的世界到底会是什么。

    也许,他们根本不会输在起跑线,因为那时的人们不需要奔跑,不需要应试能力而是日后逐渐被大家关注的所谓的情商与人际交往能力。

    你认为苹果手机是靠程序员和工程师构建起来的,但其实更重要的是靠理念;你在思考小米背后有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其实他们的核心是粉丝营销,是靠情商来运作。

    这就是未来的趋势,从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的转变。

    计算与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那么概念时代的核心是什么?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

    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会越来越廉价,例如银行柜员会被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虚拟自动柜员机取代,MBA专业人士正逐渐被MFA(艺术硕士)取代,但是核心创意却不会。

    马云作为唯一一位在今年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发表演讲的中国企业家,他认为,过去是知识驱动,未来是智慧驱动;过去把人变机器,未来把机器变人;过去是以制造为中心,需要能源、电、石油;把一切非标准的变成标准

    而未来以创造为中心,需要的是数据、智商、情商,把一切标准变成非标准,变成个性化。

    这样一段话,另一位著名的未来趋势专家Daniel Pink也说过,他预测到未来社会将有6种必备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并能找到意义感。综合来说两个字,你得“有趣”。

    所以说,未来的世界不再需要书呆子、考试机器和答题高手,需要的是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是具有头脑风暴、高情商和人情味儿的人才。

    07

    也许你说未来太遥远,我们不妨看看当下,广州市小升初政策改变,取消统一升学考试,电脑随机匹配生源就地择校。

    于是坊间流传有特长、有良好奥数成绩的孩子更容易进名校,因为谁都不愿意将孩子送进一个差的初中,抽烟、打架、旷课、早恋的问题学生太多,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所列举的疯狂补习。

    而高考政策也将改革,几年后英语考试可以申请若干次,这样家长不得不为孩子寻找课外培训拔高英语成绩,从而提高高考竞争力。

    惜孟母择邻处,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样的举动我十分理解十分同情,但是十分大可不必。

    有句话叫做,连你都知道的行业内幕潜规则还是秘密吗,大家都去参加补习争抢资格,是要把孩子们逼到什么地步,名校资格只有那么几个,人人都去抢都去挤,就等于没有抢没有挤。说到底,如果我们从小给孩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猎奇心和上进心,伴随他的将是终生受益,而这种习惯,最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而不是学校教育。

    相信我,真的不会因为进了一所普通的学校一辈子就搭上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08

    一面我盼望城镇地区的孩子能将有限的时间早日从各种教室里的培训班解放出来,心怀天下,遥望诗和远方;而世界的另一面,在遥远的山田旷野里,有双同样明亮求知若渴的眼睛在望穿苍穹,寻找生命的意义,当两双炯炯有神目光坚毅的眼神交汇,将碰撞出最美丽的烟火,那样的世界是多么令人期许。

    这个社会太多东西已经功利化,而我,真的不希望教育二字也染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弦音神意:其实美国华人父母也喜欢推娃,就我大硅谷的推娃阵营,比国内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细致入微敢于砸钱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如今是先拼家长再拼娃啊,真不容易,在哪里都不容易。
        韩老白:@弦音神意 你在美国
      • ef92d8ff105e:最后一句话就是我高中时候一个梦的起源。
        韩老白:@wifi2013 心有灵犀一点通
      • 疯狂的大脑:如果我们从小给孩子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认知猎奇心和上进心,伴随他的将是终生受益,而这种习惯,最大程度来自原生家庭而不是学校教育。
      • AZ雕刻孤独AZ:焦灼的教育,焦灼的家长,苦逼的孩子,一声叹息!
        韩老白:@阿左哥 你以后有孩子会这样么
      • 叶知行:还不是父母逼的,怪社会干甚。
        韩老白:@叶知行 还是社会规则导致家长焦虑的情绪 影响孩子啊
      • 愿听你说:其实教育二字早已被污染,很多看法与作者同感,国家教育该清醒了,媒体再不要搞那些推波助澜的无聊事情,让些幼童表演来表演去的,忒反感。
        韩老白:@冰封瑞雪 现在小孩压力比我们那个时候还要大
      • 秋鸿学长:我一直认为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一霏姐姐学写作: @皓宇君 太同意了!孩子考试不理想,回家她说:也不看看你给我的破基因。哈哈哈哈!
        秋鸿学长: @撒哈拉异乡人 并不是表率作用,孩子的性格,爱好什么的是家庭环境等,慢慢养成的,孩子在本该玩耍的年纪去学习,谁对谁错,很明白嘛,不应该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是不要让家长输在孩子成长的起跑线上🙂🙂
        韩老白:@皓宇君啊 对。父母的表率很重要
      • 愚溪生:其实说到底还是中国人口太多了,而资源是有限的。要想获取更多的资源,就得和别人竞争。不功利点的早就被淘汰了。人口不减下来,素质教育永远只是梦。
        韩老白:@四邑愚溪生 但是要从兴趣和能力出发啊 不然大家都去学钢琴啊奥数 什么的 这不叫竞争力 叫从众
      • 世界一筒:支持作者:+1:

      本文标题:中国人,不要让你的孩子“死”在起跑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cp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