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二零一八年,在未来的历史中应该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初,就像我们称呼那段热血沸腾的峥嵘岁月一般。二十世纪初,一个红色政权冉冉升起,化作红星照亮了被黑暗笼罩的华夏大地。令人惊呼:怎么可能?
在当时的第一大党国民党看来,这个弱小的政党是万万不可能击败自己的,可现实就是在无数偶然的事件中酝酿出必然的结果,谁代表了人民,谁就能赢得胜利。
把目光投回中华苏维埃时代,这个红色政权在白色恐怖的打压之下,却越来越强大,让无数人好奇,也让本书作者着迷:
他们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这些问题今天看来也让人充满求知欲,因此,在被白区重重围堵的当时,无数人对红色中华的信息更加着迷。却又不敢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那个被妖魔化的地方。
而本书的作者,斯诺先生恰恰是将事实看得比自己的头颅更重要的一位伟大记者。他认为: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拿一个外国人的头颅冒一下险,这个代价不算高,不过正好这颗头颅是自己的。毫无疑问,这个记者令人尊敬。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作者斯诺亲身进入苏区,来到被白区妖魔化的红军之中,甚至拜访了党的最高层领导人,客观记录了苏区的一切,还原了红色政权的真实面貌,在当外界对苏区极度缺乏了解的时候,这本书给大众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可亲的红色政权,意义重大。
回到题目中何以能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还是从三个方面。
首先,从红军自身来看。作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士兵都很年轻,普遍只有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有个刚二十的男孩居然已经是七年的老红军了,而且经历了整个长征,令人震撼。对于这群大孩子来说,他们都是在为自己的理想,为集体的理想,为整个中国的理想而奋斗,这就是红区与白区最大的不同,军队的精神面貌完全不同。朝气蓬勃和麻木漠然的神色在双方士兵身上得到体现。因为红军士兵当兵不仅是为了有个饭碗。每个人都在努力,为了实现那个理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本书里还有一句话的对比,红军指挥员打仗的时候说的是“兄弟们,跟我冲”,而国军则是“弟兄们,给我上”。区别一目了然,无需多言。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而红军就是这样的军队。
其次,就人民而言,人民支持谁?在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是农民,而农民支持谁?农民支持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的人,毫无疑问是红军。斯诺在采访主席的时候,听到一句话,“我们不过是人民打击压迫者的拳头”,在无数受压迫人不堪承受的时候,他们的信念就会聚合成为一股力量,而当时这股力量就是红军。人民的支持才是红军生存下去的根本原因。
对于斯诺而言,他要进一步了解到人民到底支不支持最好的办法就是问农民,但是,就连农村小孩子都是用“我们的军队”来代指红军,农民用“我们的政府”来称呼红色政权,于是,这个问题也就得到了一个毫无疑问的答案。当斯诺的采访进一步加深的时候,他听到了更多人民支持红军的事迹,物质、兵源应有尽有,军民一心对抗国军,整个苏区铁板一块,社会主义精神已经得到了实现。
最后,为什么国军会失败?原因无他,人民不支持,甚至痛恨。谁能想到,自己国家的军队会对百姓痛下杀手,整村整村的屠杀,原因居然是“民匪一体,难以分辨”。
斯诺也曾经历西北大饥荒,那场死亡数百万人口的大灾难。当他看过因饥荒而死的万人冢后,来到各个城市发现的却是囤积粮食的商人、地主、当官的歌舞升平,从来不缺粮食,而且几个月一直都有。这简直是对数百万民众的屠杀!
而能使人民摆脱这一切的就是红军,是正在升起的红星。
红星何以能照耀中国?斯诺在书中没有给出答案却胜似给出答案,只需要将事实一摆,结果不言而喻。一本好的报告文学书,不给出答案,只给出事实,读者心里自有一杆秤,是非黑白一目了然。而这本书的价值就是如此,释放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人们知道,谁能够照耀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