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098号消零专题想法心理
放得下情绪、不合理想法、贪嗔痴预期,对策是接受现实和接受局限

放得下情绪、不合理想法、贪嗔痴预期,对策是接受现实和接受局限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22-06-13 20:22 被阅读0次

我们说拿得起的是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具体对策是全分类应对,也就是预设各种可能性,提前有应对方式,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放得下呢,放得下的是情绪,是不合理想法,是贪嗔痴预期,具体对策是接受现实和接受局限,所谓“接受是改变的前提”。

举个生活例子。

下午外出,看到车子很脏,前几天下雨被溅上一车雨滴,想去有自动洗车设备的加油站做个免费洗车。

在去加油站路上其实有些拿不准,因为最近加油是在其他加油站,不知道可否在这里享受免费自动洗车,因此分类应对无非可以或者不可以罢了。

过去之后,询问情况得知不可以,因为那个加油站没有洗车设施,也就没有洗车优惠券,这个加油站上次给出优惠余额也不足了。

这时候,就是没戏了,不能进行自动洗车了,这自然就有失望情绪。

要放得下这个失望情绪,对策就是接受现实的没戏。在现实出现之前,全分类是有戏和没戏两种,应对则是相应接受。

只不过,理论上的分类和应对容易,毕竟这是大脑里的逻辑推理,不是事实。一旦事实出现不顺利情形,再是有应对方式,也会感觉不舒服,容易出现负性情绪。

因为,人性就是贪嗔痴,贪婪欲望,失衡比较,固执己见,人性有着牢固的不合理想法,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灾难化。这时候,不如意现实出现,上述想法导致消极情绪,表现为放不下。

为此,对策是强化接受现实的意识,现实最大,好比打牌,抓牌之前希望有各种可能,最好是好牌,不过一旦抓牌结束,再是不好,也不会扔下牌不玩吧,这就是接受现实。

接受现实,就是现实没有走出来之前,可以各种分类,一旦走出来,必须无条件接受现实,这才能放得下。

对策之二就是接受自我局限,承认自己是井底之蛙。这些局限包括时空局限,自我中心局限,人格气质类型局限,情境局限,这些局限不是个人意志力可主宰的,必须接受与承认。

一旦真正接受现实,接受局限,就不会为最差情形的类别搞坏情绪,因为最差也是一种分类,最差也是可能的现实,最差也是自我局限的可能结果。

当可以坦然接受现实时候,才能情绪稳定,才会心无旁骛,才能理性应对现实。

做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事,这不是消极,不是无能,不是颓废,这实在是放得下,正因为放得下,反而可能促进拿得起。

说下自动洗车故事,当说明白情况后,店员主动提供了一次免费洗车机会,当然建议以后来这里加油。坐在车里接受自动洗车服务,体验自动洗车的暴风雨模式,感觉甚好。

相关文章

  • 放得下情绪、不合理想法、贪嗔痴预期,对策是接受现实和接受局限

    我们说拿得起的是能力,是解决问题能力,具体对策是全分类应对,也就是预设各种可能性,提前有应对方式,所谓“手中有粮,...

  • 念佛就是接受弥陀的救度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就是接受弥陀的救度。念佛不是修行,而是接受弥陀的救度。修行有两种意思,一是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断贪嗔痴烦恼...

  • 【乱想乱写】欲望与需求是互联网流量的本源

    贪嗔痴,佛教也叫三毒:贪是顺境的贪爱,不满足;嗔是逆境的嗔恨,不理智;痴是事理不明,善恶不分的执拗。 贪嗔痴是杏仁...

  • 警惕人性贪嗔痴

    佛教说人的本性是贪嗔痴,贪是贪婪,嗔是嫉妒,痴是迷恋。 人的天性里有那些需要警惕?贪,嗔,痴。 贪是错误的期待,想...

  • 五毒你沾了几个?

    佛教讲到的五毒“贪、嗔、痴、慢、疑佛教称“贪、嗔、痴、慢、恶”这五种情绪为五毒,认为这五种情绪是众生之“障”,一旦...

  • 贪,嗔,痴

    “贪”是被一个事物吸引而想得到它; “嗔”泛指想要排斥的负面情绪; “痴”就是人被“贪”和“嗔”蒙蔽了眼睛的状态,...

  • 贪嗔痴

    世间万物皆有贪嗔痴,世间烦恼皆起于贪嗔痴。 贪嗔痴,源于佛教。 贪,指对顺的境界起贪心,非...

  • 丫丫哥哥103 烦恼是智慧

    哥哥:丫丫?“贪嗔痴慢疑”为什么在密法里是清净的智慧呢?丫丫:“贪嗔痴慢疑”的五种情绪,被你观察到了。你就用它们,...

  • 学习中的贪嗔痴

    贪嗔痴是佛教中的概念,被佛教称之为三毒。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贪嗔痴。 贪,直观的说就是贪婪,就是...

  • 随笔 - 贪嗔痴

    贪嗔痴 常听到 贪嗔痴一直也没搞明白什么是贪嗔痴今天来谈谈对这几个字的理解 名词解释(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得下情绪、不合理想法、贪嗔痴预期,对策是接受现实和接受局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en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