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江雪读书社作业本更文1200字合集
阅读|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慢下来是对当下最好的回应

阅读|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慢下来是对当下最好的回应

作者: 小舒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3-27 11:04 被阅读0次

    许久之前,一直有听人推荐汪老的作品,可一直没来得及,如今总算得空看了些许,确实被汪老温润的笔触,对生活的热爱所深深打动。

    现今,不论是个性签名还是朋友圈文案,常常会看到汪老的经典语录。我在想,为什么呢?

    处在这个浮躁、内卷的当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喜欢对一些宏大的叙事发表看法,可忽视了附近,忽视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事情。

    当自我铸造的意义空间逐渐被消解,不足以承载宏大叙事时,回归自我,关注人本身,关注身边微小而重要的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汪老的作品是那个时代某种文学的代表,他没有一味的追逐宏大叙事,而是从日常的平凡小事着手,来体现生活的美,人的美。我想,这或许就是汪老作品的内核,也是受当下年轻人追捧的原因。

    那我们来看看这本书吧。

    汪老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祖父白手起家,有足够的家产,生活却异常节俭。祖父中过拔贡,是前清末科,从那以后就废科举改学堂了,也就没能考取更高的功名,后承袭了家族传统,成为了一名眼科医生。

    祖母是大诗人谈人格的女儿,是个很勤劳的人,一年四季不闲着,家里过节的吃食样样都是祖母做的,祖父的衣服都是她缝制的,祖母也最疼我。小时候不相像,老了反倒像了。

    父亲则多才多艺,文武兼得,还会点音乐和绘画,可并不清寡,反倒有几分孩子气。他在南京读过旧制中学,年轻时是运动员,撑杆跳在江苏全省运动会拿过第一;练过武术,一向温文尔雅的父亲面对盗贼一点不手软;玩过乐器,笙箫管笛、琵琶、月琴…样样都会。

    父亲刻图章,喜藏石;手很巧,会做各种玩具,做过荷花灯,糊过风筝;为人随和,没架子,他时常周济穷人,参与一些有关公益的事情。父亲后来以为人医眼为职业。父亲非常喜欢我。

    我的母亲在我三岁时得了肺病去世了,对母亲没什么印象,只是记住了父亲带母亲去看病的船舱上的大头菜味儿。

    第一个继母姓张,继母幼年丧母,由姑妈带大,视如己出,待我非常好。她身体不好,后死于肺病

    第二任继母是在我17岁时,父亲迎娶的任氏娘,待我很客气,称呼我是“大少爷”。父母的关系非常好,他俩度过了漫长的且艰苦的沧桑岁月。

    汪曾祺的幼年是不缺乏爱的,还是在爱的包围下健康成长。

    我们家原是安徽人,后迁居高邮。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每天看船,看打鱼,游西堤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家里半自然状态的花园则是我儿时玩耍的好去处,这些美好的记忆充盈了过往。

    汪曾祺的一生受童年影响,兴趣广泛,活的洒脱而富有诗意。

    在这片土地上,我遇见了些有趣的人和事。有为了谋生而当过和尚的剧团杂工阎和尚。有闹市里的活庄子,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抵伪时期,新中国成立,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四人帮垮台…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仍旧吃着一样的吃炸酱面,无欲无求…

    除了这些熟悉的人和事,更离不开对生活日常的热爱,会记录花鸟鱼虫,会记录美味珍馐,对于喜爱之物更是保有敬畏之心。

    一次阅读古籍时,对于里面某种植物的称呼产生了疑惑,查找相关佐证资料的同时,实地调研,文学考据,一个都不能少,直至真相大白,整的人才算松了一口气。

    整本书向我们呈现出来的汪老是那样从容,把生活过成了诗,也不乏一丢丢孩子气的可爱模样。

    可每个人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汪老年轻时被批为右派,下乡劳动。老年时,因被诬陷,遭遇了名誉危机…对于这些苦痛,他一笔带过,展现出来的,总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谦谦君子形象。

    这让我想要了蔡澜老先生,被誉为中国最会玩的人,无论何时,他展示出来的都是一副乐观、活泼的老顽童形象。

    当许知远采访他的时候,问道:“你有过不开心的时光吗,如何来消解呢?”

    他将不开心的经历和过程用箱子封存起来,还得套一条锁链,然后扔到大海里去。这是他的回应。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经历了社会大环境的变迁,看过了人间疾苦,甚至连自己也成为了时代的牺牲者,他们必是承受了无数次的内心挣扎,最终深深的被某种无力感侵噬。

    他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身上,周边人的身上,尝试将自己乐观、淡然的生活态度传递给更多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汪曾祺《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慢下来是对当下最好的回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tu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