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251156/0beba462882a4da3.jpg)
01
《关于我妈的一切》这部电影极大地戳中了我的泪点,当然这也和我本身一个很感性的人有很大的关系。
在写下这篇影评之前,我先去豆瓣逛了一下,说句真心话,我挺惊讶的。
首先它的评分居然只有6.4分,我以为起码可以上7.5分的;然后评论区大部分内容都是批判性的,说这样的电影不过就是感动了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难不成要鼓吹女性必须为家庭付出一切?
有网友表示,徐帆饰演的妈妈季佩珍讲话的方式实在是太奇怪了,怎么能那么嗲声嗲气的;还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这是电影,而且妈妈得了癌症死掉了,所以女儿和妈妈和解了,假如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妈妈一直身体健康,她们母女俩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和解。
好在再往下翻,终于能看到一些好评了,说觉得很真实,里面很多情节都发生在自己和妈妈身上过。还有一个网友解答了关于“季佩珍说话的方式和声音怎么那么怪”的疑惑,她说自己的妈妈就是一位老师,平常讲话真的就是这样的方式。
电影里还有一个细节,讲话一直细声细气的季佩珍,当看到女儿坐在地上崩溃大哭时突然厉声呵斥:“别哭了,站起来!”那一刻老师不怒自威的形象一下子就出来了,所以其实真的不能怪徐帆没有演好,这就是人物本身的特点啊。
02
但我还是得说,这样的一生,真的很累。从始至终我们看到的都是季佩珍的付出,而她得到的回报,近乎于无。
年轻时她有自己热爱的工作,好不容易获得了去南极进行科考的资格,却发现自己怀孕,只能放弃而转行当了一个地理老师。
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养大,为女儿在北京工作感到自豪之余,又操心女儿的婚姻大事,恨不得把所有适龄优质青年都介绍给女儿。
丈夫在家里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柜,厨房里锅子快烧干了都不会搭把手,对妻子精疲力尽地照顾婆婆视若无睹。
婆婆患了阿兹海默症,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家里请来的保姆对婆婆毫无办法,每次都要她好声好气地哄婆婆吃饭。
她还有一个不成器的弟弟,年轻时因吸毒被她报警亲手送进戒毒所,自此便恨上了她,出来之后不务正业沉迷于赌博欠了一大笔债,追债的人追到了她的退休宴上。
这样的一生,哪怕作为旁观者,都替她觉得累。但身处其中的季佩珍,早已习惯了这一切,她默默无闻地付出着,从未流露过自己的不满。与此同时,她展现出来的形象也一直是积极乐观的,仿佛什么都打不倒她,就像所有传统的妈妈一样,支撑起了一个家。
有网友说,也许季佩珍也曾幻想过自己的退休生活,养养花,散散步,跳跳广场舞,可惜还没有开始就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但我觉得哪有网友想的那么美好,退休后的季佩珍只会更累吧,她需要24小时陪伴婆婆,操持家务,帮丈夫找领导协调工作,以及想方设法地关心远在北京的女儿。
一场癌症,打破了她原本的计划,她本来有大把的时间把家人照顾得更加细致,可是现在她可能只有四个月了,于是她决定加快进度条,迅速解决女儿的终身大事。
于是矛盾一下子就爆发了,知三当三的女儿被妈妈戳破真相后恼羞成怒,情绪失控下声嘶力竭地控诉妈妈,她说自己是为了逃离妈妈才来到北京的,从小到大她烦死了妈妈的“关心”。
那一刻,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好妈妈的季佩珍震惊了,她确实不求回报,但她满足于这样的自我感动中,可是现在女儿无情地打破了她的幻想。这个打击,或许比她得知自己患了癌症还要大。
可是她还是振作起来了,就像过去每一次受到打击一样,她永远那样坚强,哪怕不被女儿理解,还是偷偷地去找了女儿的男朋友,那个早就有了家室的男人。在女儿再一次问她能不能不管自己的事时,她脱口而出:“我怕来不及了啊。”母女最后和解,相拥而泣。
哪怕是坚强如季佩珍这样的妈妈,也到底没有创造奇迹,她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她走之前,婆婆似乎有清醒的迹象,丈夫也从之前的医疗事故的创伤中走了出来,又重新站上了手术台;弟弟改邪归正,终于开始了踏实过日子;而女儿,从事了她曾经热爱的工作,成为了一名南极科考员。
但这样的欣慰,又让人觉得憋屈,所有人的生活都变得美好起来,而那个最值得拥有美好生活的人,却再也看不见了。
03
看完电影,我想到的不是我妈,而是我的外婆。
她当然没有季佩珍优秀,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农村妇女。但如果真的把她的一生写下来,就会发现,她和季佩珍很像。或许中国很多女人的一生,都是这样的吧。
外婆只生了我妈和阿姨两个女儿,为此也曾受过无数委屈,被婆婆责骂,被村里人嘲笑,对此她只在背地里偷偷流泪,然后更加努力地去干活。
阿姨远嫁云南,她不放心,和外公一起去云南帮阿姨料理生意。外婆很勤快,看店之余还自己学做小吃,在学校旁边支了个小摊,卖过蛋卷、拌面、珍珠奶茶和一切小朋友喜欢的零食,她说手里有钱才有底气,就不怕女儿被欺负了。可是她到底还是和阿姨的婆婆发生了矛盾,为了不让女儿为难,她又毫不犹豫地和外公回来了。
回来之后也没闲着,她在我妈给她准备的门面里继续倒腾买卖,她又学会了酿酒、做红薯粉。因为楼上住户投诉她酿酒烧火弄得乌烟瘴气的,她二话不说就和外公回了老家继续酿酒,然后让我们帮她卖。有一次她还给打电话,说她正在琢磨怎么做豆腐,到时候成功了她就送点来给我们尝尝。
我的外婆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却爱钻研,只要是她想学的,就没有学不会的。可是她和季佩珍一样,明明身体已经很不舒服了,却总想着忍忍就好了。等实在忍不了,到医院一检查,已经是回天无术。
而当她在急救室里,她的两个女儿都远在他乡,她的丈夫只会一个劲地在外面哭嚎:“你走了我一个人可怎么办啊,我连饭都不会做。”
外婆离开之后,我才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比如她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起床烧火酿酒,有一次还因为太困睡着了没看住火差点发生火灾。我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要那么拼命赚钱,明明她和外公都不用花什么钱,而且外公每个月还有三千多块的退休金,直到阿姨哭着说外婆常常跟她打电话,说自己多挣点钱,两个女儿以后的压力就小一点了。
那一刻我突然想通了,或许对于外婆来说,离开对于她反而是最好的,因为活在这世上,实在是太辛苦了。她在重症室里迟迟不咽气,但医生却说病人的求生意识很差。那么我想,她不咽气,应该仅仅只是因为想再看两个女儿最后一面。
这就是我的外婆,和季佩珍一样,一辈子只为家里人活着。
04
但我妈不一样,或者说她的前半生和季佩珍一样,之后却发生了改变。
在我妈四十岁以前,她所有的心思也都在放在家庭上,她带大了三个孩子,虽然没有出去工作,却极具投资眼光,囤了无数门面和房子。
然后突然有一天,她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和我爸过下去了,于是果断提出离婚。所有人都劝她,我爸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已经是极为难得的好男人了,和我爸离了婚,她以后难道还能找到更好的?还有人把我们三姊妹推到她面前,让她为孩子想想。
可我妈觉得,两个人过一辈子,知冷知热最重要,而她从结婚那一天起就没从我爸身上感受过体贴,她觉得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至于孩子,她一再强调,哪怕和我爸离婚,她也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三个孩子,她仍然是我们的妈妈。
年轻时我也曾怨过我妈,甚至觉得她太过天真,年过四十居然还向往爱情。可是现在,偶尔和她视频聊天,哪怕是隔着屏幕看她,也能感受她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自信与快乐,那是她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所不能赐予她的。人生不过短短几十年,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她和我爸凑活一辈子?
05
再然后,我想到了自己。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当一个怎样的女人?
或许这才是这部电影所要传递的吧,它绝不是要求所有女性都像季佩珍那样为家人而活,也不是对这种生活方式提出批判,它只是希望我们能够结合实际,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不想当一个家庭主妇,也没想过成为一个女强人,将工作和家庭同时平衡好很难,但我们可以学会“召唤”婚姻中的另一半。
无论是季佩珍的丈夫,我的外公,还是我的爸爸,他们作为丈夫的角色其实都是缺失的,那么在我的婚姻中,我希望能够和我的丈夫并肩作战,一起保卫我们的家庭。
让爸爸成为一个家的天,妈妈成为一个家的地,孩子才能在这天地之间,幸福快乐地成长。
作为21世纪的女性,我们要学会这样排序——自己第一,丈夫第二,孩子和父母第三(孩子和父母要考虑实际情况,当孩子还小时,我们把孩子放在前面,而当孩子已经长大,父母走向衰老,我们把父母放在前面)。
愿我们都可以为自己而活!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影评私房课
第(5)篇3269字,累计942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