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留给我们的“钱学森之问”。
这个问题给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留下了一个悬念,也留给后来人更多的思考。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钱学森之问”涉及的范围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太大、太深了。当然有时候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出现了某些问题,也会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到了一定阶段都没办法继续学习下去呢?

在正常的学校生活中,每学期都要进行期中、期末考试,而且有时候还会有单元检测,认真负责的老师还会有平时成绩的记录,这些作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除了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
大家可能会发现,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对于试卷上那个鲜红的分数,有些同学眉飞色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有些同学垂头丧气,沮丧之态挂在脸上,甚至于考得差的同学羞于向家人和同学说起自己的成绩,严重的可能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评价是一种很微妙的教育工具。教师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让学生有一种想要学好的强大的愿望。如果运用不当,会让学生陷入失败的沼泽,学习没有一点动力,主动性越来越差。
作为对学生的教育这么重要的一个工具,教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使学习越来越轻松呢?


第三,绝不要因为学生一时的原因,给他打一个不好的评价。要使评价起到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让评价给学生带来一种愉快的感受,并且形成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让学生依靠这种情感力量,树立相当一个好学生的良好愿望。
第四,当学生对知识含混不清,学到的观点不明确的时候,就不要对学生做任何的武断的评价。分析他们的学习状况,了解他们的情感世界、精神生活,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做好的回答的准备了没有。

第五,要懂得与时俱进,适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老师不要总是拿老眼光看待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们对他们的评价就要善于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哪怕是一个上课端正的坐姿,或者是一次写的比较工整但是还是有错的作业,老师都要用积极的、发展的心态去对待他、评价他,让他们看到自己还是可以做好的。

刘墉说过:识才的老师,能把学生调教成天才。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天才,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天才,但是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运用好学生评价这个杠杆,呵护他们对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学生都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使他们能够健康、自信、快乐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