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开车的人不容易晕车,而坐车的人则容易晕车,这种现象怎么解释呢?从心理学上理解就懂了,因为开车的人他要掌控车的方向速度,而坐车的人不知道车子的变化情况,前者有主动掌控感,而后者无力感。其实人的一生也如此,如果自己能掌控人生,则一定会觉照到其中的乐趣。用在孩子身上也一样。我们家长,既要培养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如第二天要上的课,头一天就已经预习了,那么第二天上课的内容,尽在孩子的掌控中,孩子则会不茫然,甚至还会因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听的特别认真。其次,父母协助孩子,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又或者全家外出旅行,给孩子1000元钱,全程的花费全部听孩子安排,让孩子掌控钱该花哪儿。第三点,从家庭一直都是父母说着算,改变为孩子说的算,让孩子感受掌控一切的乐趣。比如孩子放学回家,父母说“你是先积极主动认真的完成作业,然后有多的时间自己安排,并且因为作业完成的早,你还可以早点休息,第二天精神状态好,而且作业写的也好还可能被老师表扬呢,还是你回家先玩,然后作业写到很晚,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课没状态,作业完成质量差被老师批评,孩子,你选哪一种”,孩子会说“当然前者了”,家长就说“就按你说的办”,你看这样就把学习的掌控感交给孩子,试问,您还愁孩子放学回家不主动写作业吗?
这些的培养,的确需要父母的智慧,需要父母学习的,因为我们父母不是要做孩子的保姆式父母,而要做榜样式父母,通过学习,让自己成长。就如“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何修身排第一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注重自我的内在成长提升,因为只有自我修炼,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才能更好的理解配偶,才能母慈子孝家庭和睦。
我们父母优秀了,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那么才能帮助到孩子的成长,永远正确引领孩子关注自我的进步,自我的成长,那么将来一定会变成有思想独立有责任的人!
当然,在和孩子沟通中,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3岁前的学龄前儿童,我们吼叫命令式沟通是凑效的,因为孩子小,更多的需要依赖我们大人,孩子不听也不行。但是慢慢大点的孩子,特别上了幼儿园小学的孩子,他们接触到的人也多了,见到别家的父母,思想也比小时候有见识了,这时父母还沿用老一套吼叫命令式语言,孩子不但不会听,还有可能还嘴反抗负面情绪。如何更有效的沟通呢,我们父母得调整自己的态度,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人看待;当孩子有情绪时,必须改变以往的沟通语言,要从自己的情绪中走出来,去理解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考试考差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打击孩子,可以这么说“孩子,妈妈知道你考差了,你心里不好受,因为你是一个非常上进的孩子”;又如孩子在打游戏,我们不可以上来一顿损骂,可以这样和孩子沟通“妈妈知道你累了,但是一直打下去,会影响你学习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理解了,被父母尊重了,也感觉到父母的爱,这样沟通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情商不高吗?不会理解尊重别人吗?不热爱学习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