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放学,学生回寝室洗漱了,我和几个做值日的学生在教室。俊翔慌张地跑来:“老师,皓哲叫了一大群九年级的学生打咱班的清博和卓越。”“在哪儿?”“在操场厕所门口。”我和俊翔下教学楼,直奔操场。
到达操场没见有人,我俩正要往回走,有学生跑来说都在寝室楼旁的月亮门。我和学生往月亮门赶,在离月亮门二、三十米时,看到月亮门旁有一群穿着红色校服的学生,等我再走近些,他们看到了我,往寝室楼跑去,瞬间没了人,皓哲也不见了。
我又赶到寝室,找到皓哲,把他拉到了寝室外边。“你为啥找九年级学生打自己班的学生。”我厉声问道。“他骂我了。”皓哲指着清博说。“什么时候的事?”“以前上体育课时。”“你为什么不和我说。”“对你说了他还骂我。”“你没让老师处理怎么会知道老师不能解决这件事,你不让老师知道,目的是自己找人来解决,是吗?你认为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合适吗?”“谁让他骂我了。”皓哲振振有词地说。
皓哲根本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认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对。他认为别人有错在先,我就要报复。这是一种偏激的行为。
皓哲是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的。父母离异,父亲重组了家庭,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应该说几乎不回家,更没教管过皓哲。上小学一、二年级时,皓哲成绩挺好的,因无人教管,慢慢地就发展到不进教室。上初中后,在我的教育与严管下,能坐在教室里听课。在一次考试中得了进步奖,皓哲的进步,他爸爸和奶奶特别高兴,他爸爸给皓哲的奖励是买了一双三百多的运动鞋。我的精神奖励和他爸爸的物质奖励,让皓哲能坐下来学习了,各科作业能及时交,课堂上也不捣乱了。
过了一个暑假,皓哲变了。首先是发型的变化,他为自己设计了微烫蓬松的发型,我正要和他交流发型的事,他却先出事了。其次是行为的变化。以前有什么事,他都会主动和我说,现在他有意隐埋着我,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皓哲变化的原因是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家庭温馨。长期缺失爱的孩子,就会产生自卑心理,他会从别处寻找心灵寄托,会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引起同学和老师的关注。
所以皓哲设计奇怪的发型就是自我表现,他想让自己与众不同,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以这种形式找到自己在班级的存在感。
他找来高年级学生教训自己班的同学,有种江湖气在他身上,也是突显自己有能力的一种表现,以此方式让同学认可自己,惧怕自己。
帕尔默《教学的勇气》里提到的“来自地狱的孩子”。这些都是畸形家庭的产物,他们更值得教师关注,也更需教师付出较多的关爱。
我曾举办班级活动“生日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感受到班级大家庭的温暖。
对皓哲我还要制定出转化方案,使皓哲早点融入班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