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领导力”这个概念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意识到了。领导可以通过职位来体现,但领导力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正好前一段时间,公司不少培训师在内训时都不约而同的一个有趣的团队游戏,叫“棉花糖挑战”,我自然也就借这个机会观察了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领导力是如何出现的。
游戏规则简介:将所有人分成若干小组,用20根意大利面条、一卷胶带、一卷细绳,在20分钟内尽量搭一座高塔,最后把棉花糖放在最上面,要让这座塔屹立不倒。
具体玩法可以点击链接观看TED视频:Build a tower, build a team
游戏开始前2-3分钟,通常是领导力出现的关键时刻。哪些人更容易在这些关键的时刻表现出领导力呢?按出现的先后顺序,一般是以下几类:
一、性格外向的“情感领导力”
性格外向的人习惯在跟人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想法,所以他们会在游戏刚开始,大部分人都还在思考的时候,就开始边说边想了。尽管他们说的内容并不一定对最终解决问题有贡献,但在群体中聊胜于无的时候,大家还是愿意先顺着抛出想法的人的思路走走试试。这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情感领导力”。拥有情感领导力的人,很容易利用天生的性格优势和团队打成一片,这类领导是否能最终领导好全局,很重要的一点是调动团队里的军师,利用团队的智慧来找到解决方案,拿到成果。
我们一位专注研究MBTI十多年的培训师曾经分享过,“真正的外向性格在中国人中所占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其中可能有文化环境的影响。
二、率先想到解决方案的“战略领导力”
刚刚提到了中国人真正的外向性格比较少,所以更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率先想到解决方案的人表现出“战略领导力”。游戏只有18分钟,现实的项目任务也大都会有一个截止时间,在时间压力下,当其他团队成员还在苦苦思索的时候,最先想到的解决方案自然会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先做着,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再修正。而方案的提出者,也成为这个群龙无首的团队里的临时领导。
这种情况在我观察的游戏里出现得还是比较多的。
三、谁也没有好的方案时听“权威”的
游戏有3组人或者更多人参与的时候,要是其他的组已经开始了,迫于“不想当最后一名”的压力时,拥有其他人认为的年龄、相关经验、智力等等比较优势的人会被推举出来做为临时领导,比如,某人平常在团队里就点子多,或是曾经玩过这个游戏。
这种领导的风险会比较大,因为这些“比较优势”很有可能只是大家的模糊印象,而并非是可以用来在竞争中胜出的绝对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