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江南

整个夏季,我都在旅行。
不停地旅行,东南西北到处跑,十足的背包客。飞机火车像是上下班工具,旅社民宿成了办公室,成了住所。俨然《Up in the Air》中的乔治·克鲁尼。如此持续了好几个月。我既不热衷于旅行,亦不期待偶遇,无非工作罢了。后来没继续下去,也是因为我辞掉了这份工作。
每当告诉别人我的工作就是旅行时,他们往往表达十足的羡慕之情,或询问旅行途中遇到的有趣之人和有趣之事。仿佛在他们眼里,旅行必定是件轻松的活计,且艳遇总是不期而至。
而我提示他们其实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旅行时,他们则搬出这样那样的借口,工作太忙啦,要照顾孩子啦,准备驾照考试啦。总之,他们大概更乐意听别人——比如我讲旅途中的故事。
几个月里,遇到了相当不少的人,碰到的各式各样的事亦不少。倘若每个人每件事都讲一下,势必讲个没完没了,无论哪个都得哈欠连连——即便是怀有莫大好奇心的村上春树式主角。
在这里,主要想讲下我在旅途中遇到的一个独自旅行的女子。遇见之后,我们朝着各自人生轨迹继续前行,再也没有见过,也没互留联络方式。无非两颗擦肩而过的星球,任谁也无法凭借引力将对方俘获。那时,我尚不知道她的名字,现在也不知道。姑且将她称为“莫吉托”罢。
我是在某个江南古镇上遇见莫吉托的。
时值初夏,江南的梅雨绵绵延延。我携着背包,准备去指定的下榻处入住。我是第一次来这里,顶着霾霾阴雨,就着信息不全的手机地图,孤身一人,在小镇街上胡乱地窜。手机电量告急,闪动的呼吸灯一如我焦虑的内心。
尽管下着雨,街上的游人相当不少。大多撑着当地特色的油纸伞——其实都是义乌货。我没带伞,更不想买什么劳什子油纸伞。我向来认为伞这玩意乃多余之物。必要的时候固然有,但更多时候属于旅行中的累赘。断舍离也好,乔治·克鲁尼的“背包理论”也罢,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轻装上阵有多么重要。咳,真正意义上的轻装上阵。
找到青旅时,我的衣服近乎全湿,背包也湿了大半。这是一家不接待外宾的青年旅社,隐没于一条小巷尽头,一幢当地传统风格的建筑,白墙黑瓦,依水而建,马头墙以无不夸张的姿势探出。看见我走进来,前台妹子以讶异的眼神快速扫了我一眼,俨然安检机一般检测我是否有危险。
接着,她说了一句欢迎光临之类的例行问候语。
我卸下背包,搁在地上。
“已经预订还是?”妹子发音标准,语速飞快。想必凡事都雷厉风行的类型。不过声音清脆绵软,夹杂着一丝可爱的韵味,因而给人一种亲切感,而不含有命令的意味。令人想起“丹麦诱惑”的味道。戴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又平添几分稚气,将那张原本不大的鹅蛋脸衬得更娇小,看起来还是大学生。
我告知以名字,以及所供职的单位。拉开背包,抽出一份宣传手册递给她。她接过去看了看,看罢,让我登记信息,我拿出身份证交给她。她开始在电脑上操作起来。等的时间里,查看背包的情况,发现似乎有水渗进了包内。
包内是一些简单的洗漱用品及夏季换洗衣服,此外还有一本威廉·特雷弗的短篇集。找出那本短篇集,果然浸了水,虽然只浸湿了一角,但也足以让书变形。看来这注定是一趟不太顺利的旅途。原本是怀着愉悦的心情出发的,此刻,却忽然感觉糟糕起来。
“这是房卡。”她双手各捏住一角,将房卡和身份证一并给我,“房间在三楼,左转上楼,305,最里面一间就是。如果有什么疑问,问工作人员就是。欢迎对我们的服务提出宝贵意见。”
“前台肯定是五星,我想。”
她笑了起来,羞涩地低下头。
“真的。我不轻易打五星。”
“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她用食指扶了扶眼框。
“对呀,第一次来。差点迷了路。”
“我们这里是有些难找。对了,你没有带伞吗?”
“没有。我那里天气很好。”
“这个季节带上伞会比较好。”
“大概。”
“要是你想用伞的话,可以借我们的。不过要记得还。”她左右看了看,像是想知道雨伞放哪里去了。
我点点头。她目光扫向我手里那本书,“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最早去邻镇的车是几点?”
“早上八点,停车场在镇外西南边。“她指出方位,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见的只是俗不可耐的涂鸦墙,似乎每个青旅或民宿都有这类玩意。几十张贴纸为一小块空间挤得你死我活。上面记录着形形色色的字迹,纤细精巧的,歪歪扭扭的,一笔一划的,画图代替的,不一而足。但从来没人关心别人写了什么,正如没人关心粘虫板上面的苍蝇是死是活。我盯着贴纸上的字迹,一如盯着树叶标本的纹理。仿佛那上面有什么吸引了我,具体是什么却说不上来,就像站在画廊前欣赏毕加索画作的普通观众。
“你手里那本书能让我看看吗?”女孩俨然提醒我画廊即将关门大吉一般的语气。
不过是即将关门大吉的涂鸦墙而已。我回过头,解释道:“浸水了。”
“没关系的。”她顿了顿,说道,“我对书不挑剔的,只要能看就行。”
我把书给她,“其实我还没看呢。”
她赶紧接过去,又抬眼看了我一下,“我看一下就给你。”
“喏,尽管看好了。”一下这个词就像暴雪公司的coming soon、very cool、秋季一样,永远不是表面意思。
她冲我笑了笑,然后自顾自地读起来。
“爱尔兰?”她低声自言自语一句,翻开湿了半角的封面,停留在第一页。这本书第一页是丛书序。从里面过道出来一人,看起来是工作人员,径直进了前台,从她身后跨过,轻拍一下她的肩膀。她下意识回头,接着继续看手中的书。
这是一个短篇,大概一万字。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
还有就是在最后一段我感觉写为“书被翻开的第一页”而不是“翻开书的动作”更好。
而最后的最后“接着继续看手中的书。”倒不如加一些她转头的描写,转过头来迫不及待的翻开故事的第一页。(当然我不是很清楚你的情节安排,有可能看完第一页,或是没看完就没兴趣还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