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感

作者: 小蚊子的o型血 | 来源:发表于2018-09-05 14:56 被阅读16次

        电影背景发生于1930年左右工业革命因机器的大量使用而造成大量工人失业,从而引发的经济浪潮和社会动荡危机。查理是这个时代的感受者和牺牲品。查理和成千上百的工人一起和机器们一起工作、在工厂中被资本主义剥削,每天重复着一成不变的枯燥乏味的流水线工作。机器的不停运转下,工人们被牢牢地拴在流水线上,一刻也离开不了,连去厕所吸烟的时间也会被老板剥夺。资本主义为了增加产量甚至会想出自动喂饭机以减少工人们因吃饭而浪费的时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将人完全麻木化,最后沦为机器的工具。影片将大量的画面留给庞大的机器们,将人与机器的存在形成强大的反差感,你会产生一种错觉,机器是主角,而人类反而沦为了渺小的背景。人类原有的价值被完全摒弃,没有思想没有灵魂地机械化。令我尤其深刻的是,查理在日复一日的相同工作中精神失常,去扰乱工厂的秩序,领班将机器暂停联合其他工人准备收拾他,可是,只要他将机器再次启动,工人们便会慌忙的立即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不敢停歇。这样的情形重复了几次,生动的反映了工人被机械麻木化的社会广视角。底层人民就是这样卑微地存在着,心甘情愿的接受者资本家以掠夺为目的的经济方式。这让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人们的表情,同样的呆滞,以至于我一直都能回想起那句话“当你看到他们机械的干活的时候,你才明白战争是怎样将人们变得麻木”。这样看来,工业化对人们的打击并不亚于一场战争。

    然而,我却有很大的疑问。过去200年来许多的革命发明都是为了取代人力,拖拉机的发明是为了以机械取代劳动;工厂的组装是为了利用机械的稳定性取代人工的不稳定性;电脑程序的发明是为了利用它完美的计算能力取代人力计算可能出现错误的问题,这些发明革命都起到了作用,而且据统计,2016年的劳动市场就业率比125年前还要高。机器取代人力的同事并没有将人类淘汰,新技术和人工智能将人类的时间腾出来,增强IT、理财、电子机械维修等的工作岗位,我们发明更多的东西去取代人力的底层劳动,也正是科技的进步放大了人类存在的重要性,将人类的价值一步步深化,使人类向更高端领域发展。正如央视记者白岩松访美时在华尔街看到的场景一样,豪华餐馆的富人们没有什么影响,对于中高阶级而言,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危机,对应的,像影片中所看到的一样只有因工业化而失业的穷人受到打击,然而上层阶级的富人们通过机械化得到更加丰厚的利润,同时带来社会工业的进步。查理是那个时代的底层人民,没有技术性的工人,工业化的到来会让他这样的一类人一不注意就是失业。但是,哪一种革命对社会没有一定的打击呢,到底这只是一小部分人的悲剧换来了社会的进步。到底该不该批判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这样的思考让我想到了富士康,富士康曾经的十四连跳造成了一大片轰动,人们纷纷指责高强度的流水线工作将人变成了麻木的机器,让人因为失去了生命的意义而轻生,富士康所谓的流水线工作何尝与1930年摩登时代的工作不同呢,工人们在压力下只能沉迷于工作中,无法自拔。现在再回头看看富士康的工人们,他们不是无法自拔而是不能自拔。你不曾了解他们出身有多贫穷,你也不知道你所谓的血腥工厂对他们而言才是真正的福音,他们可以赚得满意的工资,可以享受环境不错的住宿,可以吃对他们而言很好的饭菜,享受按时发薪,享受节假日,这对他们而言很好不过。富士康的确让人麻木化,然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出身农村,没有任何技能,没有任何金钱背景的他们又能逃亡哪里呢,不过是下一个富士康。再者而言,事实上,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只不过被媒体无限放大,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首先,富士康拥有员工140万+,而死亡率是在全国死亡率水平之下(并没有死亡率不高的意思),员工基数大使得人数也多,再者,据我了解,跳楼的人中,有因为与男朋友分手想不开跳楼的,有为了死亡后高额的赔偿金而跳楼的(据说有20万),有自身抑郁难以解开而死的。这些客观原因使得工厂的错误被一部分减轻。对应影片中,像查理一样精神失常的人只是千分之一,并不是社会问题。对于任何工作而言,努力本身从来没有任何意义,努力的意义最终要呈现为可以贡献的价值。我们是不是也要避免廉价的自我感动呢。

    再回到影片本身,无论是流水线工人还是守夜人,查理做的工作本身都决定了他工作的普通性、可替代性。虽然他的生活让人唏嘘,但是,社会本身是残酷的,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能以完全舒适的条件下存活。的确,失业率越高,闲人越多,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就越多,向本影片,时不时会出现罢工和游行,但是,反过来想,没有可以得到像生活在福利好的国家中的人一样让国家来养着自己,许多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的人依然会面临这样饥饿,无处安居的情况。虽然现在西方国家大多的福利制度依然完善,但是在东方还有多少像印度一样的国家每年都存在无数的人因为饥饿和无处安居而死去或是为之犯罪,不论怎样,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牺牲。

    影片给人的五味杂陈的感觉,特别难受,它有戏剧的笑点,却有着伟大悲剧中难以反抗的无可奈何。我不知道这样的感觉算不算同情。很多时候我们也一样,会对社会很多难以改变的现实的无能为力而无奈痛心。可是,走到这一步,我有点困惑,这到底是发自内心的共鸣而产生的同情呢,还是所谓的廉价的人道主义关怀。我为那些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感到不安,可是,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却总是冒上心头。他们的痛苦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己无能的理所应当呢。我想不清楚,也不想想清楚,也许是怕自己不自觉中落入了冷漠的行列,但是也害怕自己落入世俗的圈套里,为了一两个可怜的人儿去埋怨一个时代的进步。

    影片给我另一个深刻的点在于,查理意外被抓进监狱后,他竟然爱上了监狱的生活,此后几次都想方设法的希望重返监狱。为什么,监狱中,饥饿的人可以得到免费的食物,流浪的人可以得到温暖的住宿。对于我们现在而言,监狱似乎是对尊严的亵渎,可是,对于身处那个时代的像查理一样挣扎在饥饿和死亡边缘的底层人民而言,这也许是他们梦寐已久的天堂,相反的,那些毫无意义的尊严和自由似乎从来微不足道。监狱,满足了查理对好生活的一切需求。让所谓的高等动物为了生存下去而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呢。我曾听见一句话:一个人为了面包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了尊严和自由犯罪,这个社会都逃脱不了干系。当我们将影片中的底层人民难以为继的艰难与上流人士的骄奢淫逸对比,去关注那样动荡社会中卑微的底层人民与他们永远摆脱不了的难以翻身的命运,是不是也会有那么一刹那会感受到透过屏幕的满满心酸和无可奈何呢?去安慰自己吧,也许,他们不需要自由,他们根本不想要。

    影片最后,女主人公在经历一系列的不顺后嚎啕大哭,“再试又有什么用”的绝望感慨真的让人很心碎,他们不是从没有努力去改变过,他们尝试了无数次,可是没有能够阻止失败。查理的乐观和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努力,永不言弃,我们能应付一切”,这种小丑式自欺欺人式的乐观莫名戳中了我的泪点。我们有多明白这种乐观的荒谬性,可是却义无反顾的选择愿意去相信和祝福他和他们,其实,不是在同情他们,只是在同情和他们一样努力付出,不断失败,还是不甘心的自己。这是同情,更是共鸣,我们在看影片的过程中似乎看到被命运戏弄的自己,那种倔强的表情,刻画的一模一样。

    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社会变革将人类带入一个个新的领域,将更多的财富更集中的聚集在小部分的人的手中,可同时也难以避免的将一部分人永远遗留在过去的时代里。他们是时代的牺牲品,却只能卑微而乐观的接受这样的现实。说回来,谁又不是时代的牺牲品呢,一代一代的人前赴后继,争着抢着要一遍遍重复他人早已落幕的人生,想要过更好生活,却又不得已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拖着拽着,身不由己的走向所谓的光明的未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摩登时代》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ua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