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二日,睛好,休息的一天。仍在平常上班的时间点醒来。今天的安排:上午骑行“卢村”,下午去红花湖。
向北,桥上向北出发,往水口方向。水口街道地处惠城区中东部,东接横沥镇,北依东江。而“卢村”处于水口北沿的江边,距出发地概十五公里。
过金山大桥。八点不到,五彩的阳光从身右边照过来。轻衣短裤,微风拂面,甚是舒服。
桥上,视野开阔。高楼,桥梁,绿地,湖泊,纵横穿联其间的条条马路,形成城市的概貌。车流如水。正是忙碌的早晨。每见此景,总想到“车如流水马如龙”。可是,李煜又何曾见过如今的繁华气象呢。
来到一处河道,阳光抚摸着河岸的芒草,城市的一角诗意尚存。路边的草坪,还残着露水。其间散落着一个个小小的白色蛛网,像露营的帐篷。
幼儿园门前,一位保安头戴钢盔,手执洋叉,守在出入口。一家比较大的医院大门口,两边驾坐着三五候客的摩的。一边地上有牌写着:黄码核酸检测点。有专门通道,排着三三两两的检测者。
进人龙湖大道,一般乡镇主街的景貌。一位三十岁年纪的女人,白上衣,看着也还清爽。她腿有残疾,走起路来每一步都显得很艰难,但也很认真。公交站点候车的男女,或站或坐,戴着口罩,一边等车一边玩手机。十字路口,红绿灯交替,人车相继穿行。
拐进一巷口,去吃的早餐,五元蛋肠。蛋肠,南方特有的食物,米粉制作。口味区别主要在于汤汁,即调味料的不同。那个粉是不错的,洁白,筋道,有层次。只是料的口味不喜欢。那个装盘也不对,为什么会选灰绿色呢?看着感觉像没有洗干净。在我的见识经验中,菜的装盘宜于白色。菜肴整洁,颜色鲜明,看着清爽。所谓色香味形盘。适宜的装盘,引发促进胃口。这样的事,不止碰到一回。好像食客全不在乎。
村道 秧田 门前,路边城乡交接地带,常常是在建设。城市在不断扩张,向更远处延伸。这样的路段不宜骑行,噪音不说,灰尘受不了。
在同向可以到达的情况下,果断选择了一条乡道。果然柳岸花明。安静下来,空气清新,阳光透明。
眼前是一条笔直的,可容一辆小车宽度的水泥路。两旁植有青树。路的两边是一大片火龙果园,有三五身影在其间除草。前边一块荒地,两头牛在悠闲的吃草。
进入真正的乡村。
农家小楼,多是三层。有院。院内或门前,一般都有一棵树,不是龙眼就是茘枝。这是惠城农家的标配。对联依然贴在门边,还是那么红,可以感受到喜庆的味道。门前有小块的菜地,有平整的水田,青青的秧苗。一位老伯拿着条锄在田边忙着什么。跟他聊了两句。我说,有的已经插秧了,有的还没有。相差间隔貌似有点长。不像家乡,插田基本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我问是抛还是插?他说插的。插秧是个累活。不过,想起来挺有意思。要说起插田来,可以写一篇。我问这叫什么地方?老伯告诉我,这里叫下源村。
我站在田岸路上,身边向里的一户人家,院内的两棵树,是龙眼,枝叶繁茂,枝头从院子伸探出来,正在开花,一股香气,嗡嗡地,许多小蜜蜂飞上飞下,忙着采花粉。看着小蜜蜂,你真的不知道它有多专注,有多忙碌。飞来飞去,不停地工作,感觉有做不完的事,劲头十足。两条腿的节处肥大,应该是花粉吧。我喜欢拍这样的人家,给我的感受,这样的人家应该是兴旺的幸福的。
下源村,农家小楼 龙眼开花 桑葚 万卢村,农家小楼过了下源村,往卢村。地图显示,卢村的东边,靠东江岸有个福善庵。说不出的缘由,所到之处,总会去这样的地方看一看。到了门前,因疫情关闭。没有围墙,站在外面去看,并没有什么大场面。有一个池塘,曰放生池。一条主路边有一棵柳树。几座房子,如果不是墙体特有的颜色,倒像是一户人家。不见一个人影,显得寂寥破落。我推车转身离开。边走边想,庙住和尚,庵住尼姑。我想起林清玄笔下的“法圆师妹”来,我打算有意仿《法圆师妹》写一个情爱聚散的故事。
这次骑行,并不像以前有一个明确的寻访目标。说是“卢村”,我已想不起是缘于什么对它有印象,要来看一看?是读过写“卢村”的一篇文章?忘记了,想不确切了。不过不要紧。来乡村看看,心情总是放松的。其实,到了“卢村”才知道,或者说,查阅行政区划,卢村大概是一个小组,所属是“万卢村”。
池塘外,福善庵因此上,这一次骑行,除了路过的下源村,主要到达的是万卢村。
这边的乡村,大体差不多。楼房和家乡相似。不同的是,这里更平坦,更便利,不论是交通上还是信息观念上。家门前不是菜园,就是池塘,田地。有大片的香蕉,玉米。菜地,大棚。地边路口,修有水渠,即使是这样没有下雨的天气,水渠的水量充足,是流动的,还很清。我一边赞叹渠修得好,一边想: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大概是引自东江吧。
我寻找着看点,人来到一个路口。有小店,肉铺,人家。路边竖着一个广告画样式的不新不旧的牌子。上写着,惠州民国首富古宅。附有一处小有规模的瓦房图片。问肉铺师傅,真的有这个地方吗?在哪?他指着说,在前面。
随意的转,来到一处池塘。池塘后面,可见几排古宅。过去一看,是某姓祠堂。大门洞开,地面一层红屑,应是不久清明作为。除了里间的案台简单的摆设外,空荡荡。有鸟儿在井空飞啼,更显得它的阴森。但并不是什么首富旧宅。
池塘,祠堂 苹婆树 四角雕楼 乡村风貌准备回返,顺路去江北光哥那儿看看。挨着万卢村的是万年村,大概还没有出万卢村,路边见到一处古宅,角边有雕楼。雕楼四方,有纹饰图案,看不真切。可以想见,这是以前有钱人家的房子。拍了两张照片。
午时到达光哥处,把那照片给光哥一看,他说,这就是那民国首富的旧宅。还说,我家和这家还有亲戚关系呢,所以了解一点这人的来龙去脉。这位民国首富姓李,始做粮油生意发家的,有好几个老婆。说蒋某人曾借了他十万大洋都没有还。这样说来,首富可不简单。感叹有钱人的生活、生命与常人的不同。这完全是碰巧。不过,仅此而已。
至于下午去红花湖,也就不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