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格局》借回来一个月多了,还没有读完,但总是时不时翻阅里面一两篇,每次读都有感触。
特别强调这本书更适合孩子上小学以上或至少快上小学了。小婴儿的父母可以稍等等再看,老师们读一读也是很不错的。
阅读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在我和孩子这几年来的亲子共读中也受益匪浅。
“未来的语文高考试卷,字数要从现在的7000字增加到1万字,要让 15%的考生做不完!”这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透露的关于未来高考的改革方向。
无独有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教授在2019年9月的一次演讲发言中也提到:“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因为英语要考两次,数学降低难度,今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语文主要在作文。
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以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不好语文,数理化也很难学好。
书中提到,九岁前学会独立阅读的孩子,之后会通过阅读来自主学习,这样一个自主学习,很明显就拉开了孩子的学习差距。
家长们都很清楚,阅读很重要,那到底要如何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在九岁前学会独立阅读呢?
首先,我们知道在现代社会,阅读的第一大敌人莫过于电子产品了。
作者这里说“要让孩子抢在电子产品以前先爱上阅读,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可能就会少一些”。
针对这一点我非常认同,通过我家两个孩子的实践,说明这个是非常可行的。从小宝宝就开始读书,但是电视,手机,平板要限制使用。比如我家从不开电视,两岁开始看动画片,一天10分钟。
到现在马上五岁,真真对电子产品比如她的编程课的兴趣和读书的兴趣相仿。
读书可以一口气读三个小时。电子产品有时也是放不下,限制她一般是不超过半小时。
第二点,在家里营造一个氛围,从小宝宝时期开始读书,家里读书氛围是少不了的,至少要让孩子随手总能拿到适龄的图书。
家里的其他成员没事时如果也能少抱手机读读书就更好了。
第三个,再递进一层,抓住孩子兴趣点,嵌入阅读。比如孩子迷足球,休息的时候给孩子读足球相关的故事,科普。
比如孩子对恐龙很感兴趣,也可以找到相关恐龙的书,多挖挖动物科学的知识,延伸下考古历史的相关知识。
第四个,引导孩子从读书中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用处,可以学习那么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可以找到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还可以以自己的知识去给别人分享,让孩子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
第五个,有了前面的基础,父母要经常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书,最好是系列书,让孩子有源源不断的阅读动力。慢慢形成阅读的习惯。
把读书渗透到生活中,成为一件不可或缺的事情。
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始终要记得能力匹配,兴趣匹配,这是要妈妈们费心的。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了非常实用的三阶段阅读法,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相当于预习,阅读复述和深入讨论。
最后的最后,一定要记得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把选书的自由交给孩子,兴趣是让孩子养成习惯的最好助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