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10-10 正念倾听

2019-10-10 正念倾听

作者: 寅颖 | 来源:发表于2019-10-10 15:07 被阅读0次

    正念倾听也要践行正念的核心

    正念对我来说最受启发的是:不带评判。不带评判这件事真的好难啊,思绪不停是我们大脑的特点,关键这些思绪中还要夹杂着评判就更加可怕,也就是说大脑中不停地在对每一个思绪加入评判,对或不对,黑或白。然后我们就要按照对的去做,丑化厌恶错的事。评判本身没有错,但是评判会让人产生焦虑,评判会让人狭隘。眼光的狭隘思维的狭隘让人更加焦虑。焦虑反过来会影响评判,为了避免焦虑我们就更努力去评判,两者恶性循环。

    很多事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首先尊重才有包容,尊重别人才有自己,尊重客观事实才能形成主观能动。正念倾听,首先要尊重别人,尊重事实。

    一、我已见证的重要性

    正念倾听太重要了,正念倾听包含了客观公正,避免了刻板印象,有利于每个人都受到别人关注,有利于观察世界的原貌,和这个世界重新建立联系。“我已见证”表示我看见,不评判,积极关注即可。

      1. “评判有时是不负责任的”。随意对对方的事情或者观点下评判其实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虽然我们有时候会出于恭维或者积极评判,以期给对方肯定。但是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评判对对方可能都是打断和伤害。我们没有办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事情,无法体会对方的感受,无法获得对方所有客观的事实。对方让我们看到的事实也是对方给我们看到的,本身就有倾向性的信息而不是事实全貌。所以基于这个情况下,每个人其实在做决定之前都有自己的倾向性,表面上非常想得到帮助,其实是想得到别人对自己下的决定的支持。表面上看起来迷茫,可能潜意识中有很大的驱动。

    2.“所谓的建议不过是求关注的借口”。很多时候,我们本着对对方好立刻基于自己的立场给出建议。许多建议会使原本以对方为中心转向以自我为中心,建议以一个观点一种做法来体现,为了证明建议有效性可操作性建议者会长篇大论给出立论支撑,反而忘记了提问者的情绪,提问者真正想要的内容。本来是关注提问者,最后都会被建议者转移关注点,把焦点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从这一点上来说也是违背了积极关注对方的初衷的。所以对不被积极关注的人来说,提出的建议本身就不值得关注。因为首先给建议者就不尊重以对方为中心这个立场了。

    3.“建议有时候对建议者来说也是一种伤害”。给出建议就是想把“对”的给对方,背后的潜台词有:既然你来问我,我把“正确”的告诉你,我希望你能按照我说的去做。如果你不按照我这样去做,我这番努力不都白费了,付出总希望得到回报。否则我做这些意义何在呢。但是本身建议就是建立在信息失真的基础上提出的,我们都基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阅历提出的,所以对对方价值并不如自己想象的大。其次提建议的人本身就自带偏向属性,更想要的可能也只是附和。如果与自己原本偏向不同,可能还会产生冲突。对双方都来说,除了表达的快感,其余剩下的寥寥无几。

    4.“积极反馈也应建立在正念之上”。趋向于给积极反馈的人,一种表面上看起来是给对方鼓励,让对方好受。有人说有些自卑的人,就是需要不断地鼓励,但是我认为,只有真诚的真心觉得积极的反馈,对方才能接受到这样的能量,才能治愈人。否则所谓的积极只是表面上一些“好话”并不能对对方起到什么作用。真正治愈人的应该是“积极关注”,而不是不能说消极的,隐藏消极,只能说好话。真正积极反馈是真诚地看见。

    5.“我已见证”本身就是践行者积极关注。如果想发表自己的看法,那就基于自己的感想发表,同样别人也见证即可。不评判,首先就是避开观点关注个人行为的做法,其次避免个人喜好偏好阅历观点与别人发生冲突矛盾,最后是尊重他人最基本的底线,在别人的发言主导场上不用让自己积极出来表演。

    大自然千姿百态,社会万紫千红,所谓的褒贬不过是只争对我们社会人上的一小部分事情,连观点都不分对错,就好比黑白只是这世上颜色中的其中两种而已。所谓评判也要有严格的情境等前置条件,但是我们因为是指导性动物,所以很多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虽然明白多样性,但是总爱给正误。

    正念倾听是输入,正念写作是输出。不评判可以让我们眼界大大拓宽,从自己的单一思维中跳脱,从一味维护对错中跳脱,避免自己为了维护结果而一条道走到黑,那才是走进了死胡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10-10 正念倾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fa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