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界面这个系列是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玩一个手机app并写出一篇文章。思考可能很粗浅,逻辑性可能不是太强,是作为一个促进我思考而写的文章。
尝试阅读的话建议请批判着看,有不同看法的话欢迎交流。
图片+弹幕。
有时候做个加法就能有一个新型的产品形态,视频+弹幕=acfun,图片+标签组成了nice,微信平台+rss组成了公众号,附近的人+手势+时间属性就成了摇一摇……同样的,有时候在某种形态的产品上面做一个限制也能让这个形态的产品焕然一新。例如博客限制了字数就成了Twitter,YouTube限制时长变成了Vine,微博限制了信息传播对象就摇身一变成了微信的朋友圈了……
一种新的元素出来,可以将其与旧有元素做一个加法可以成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例如弹幕,视频加上弹幕就是acfun,这次应用中图片加上弹幕就是Tutu,文字加上弹幕我目前还没遇到过这种产品,评论加上弹幕就可以是格瓦拉@电影app的评论回复。
所谓弹幕其实一开始是一小段文字,这个应用中弹幕也可以是一种贴图,都是作为一种评论的载体。使用弹幕省去了点击浏览的成本,你在消费信息主体(也就是图片视频)的同时就能消费附加信息(评论)。弹幕是一种被动的信息获取方式,假如微博评论变成弹幕,我想效果应该会很不错。本身微博现在的评论已经改成了一种热门置顶的形式,改为弹幕的话我可以无需点击就预览到哪些较为优质的评论,而且这种方式占用屏幕空间也并不大。
回到这个应用本身吧。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个应用就会突然变成一个90后00后发布自拍照的应用,我估计应该有九成的信息是关于自拍的。这款应用在发布信息时也并没有鼓励用户发自拍照,在应用商场中也只是写着交友工具,但为什么就会出现这么多的自拍?我很不解啊。
信息卡片的展示倒是很新颖,特别是在展示评论的时候对应的用户头像会滚动置中。卡片右上角观看次数似乎对于阅读者来说意义不大,可有可无。
首页左上角是个人页面的入口,点击之后个人页面从右边载入。发现很多应用在打开新页面时总是喜欢从同一个方向载入新页面,但是我感觉真正的逻辑应该是,我点击左上角的按钮,页面应该从左边载入。点击左边的按钮出现左边的信息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4个功能页面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这个应用中个人页面里面内容很多,里面包括了“附近”、“好友”、“聊天”和“动态”等入口,这些入口在其他的应用里面大多是可以与首页并列的入口,但这个应用选择将这些入口放在个人主页里,并且这个个人主页的入口放在首页的左上角,除了点击之外没有其余手势可以进入。使用这些功能的成本真的不低。
4个入口的展示方式是标签导航的方式(不知道这么叫是否正确),就是类似于微信底部导航的方式。在用过了这么多手机应用之后标签导航似乎是页面之间互相切换的入口的逻辑,而不是点击进入另一个全新页面的逻辑。不知道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95后00后的世界渐渐看不懂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