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哲思想法
1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我们吗?

1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我们吗?

作者: Matrix1983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23:56 被阅读0次

    人们常说在一个领域只要付出1万小时的努力,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日常中,我们发现1万小时定律的普适性并不是那么高,主要从两个维度来看问题,一个维度是花1万小时也不一定能成为专家,比如看大门的保安花了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看大门,他也没有成为一名保安专家;另一个维度是不需要花1万小时就能成为专家,比如记忆大师可能只要几百小时就具备这样的能力,或者是音乐家只要几千小时就足够了,由于1万小时导致很多人都不敢去努力付出了,因为1万小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几乎很难有这么长时间专注去为某一领域或者某个技能去付出,增加了人们进步的难度和起到了消极导向作用。基于以上两个维度,摆在我们面前需要回答或者探寻的问题就是,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方法论可以知道我们如何培养自己某一个领域的技能,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或者大师呢?

    答案是有的,这几年非常流行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刻意练习”,这个理论是安德斯.艾利克森提出来的观点,他2016年出版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当年就成为了畅销书。艾利克森的观点就是认为天才或者大师是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养成的。

    有这么一句话: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会看到希望。这是成功学的一句鸡汤,也是我的座右铭,对于一没有关系、二没有背景、三没有天赋的绝大多数小白的我们,努力可能确实是唯一能够反转我们人生剧情的唯一资本了。当然我们也知道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肯定是成功不了的。那么应该如何科学、理性和高效的去努力呢?摆在我们面前的方法论就是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定义就是人们为了形成某项技能或者能力,用正确的方法论刻意的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艾利克森推出刻意练习之前,人们对成功或者专家、天才和大师的认知,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

    误区一,天才和大师是天生的,天赋占据着非常高的比重,普通人是无法成为大师和天才的。但是刻意练习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人在某个领域只要适合的、高效的方法就可以成为专家甚至是大师级的人物。

    误区二,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就可以让自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事实上,我们发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花了足够的时间,同样还是没有成为专家。刻意练习理论告知我们,一万小时定律是不符合成长规律的,就如本文开头所说:成为专家不一定需要1万小时,同时花了1万小时也不一定能够成为专家。时间是基本条件,但绝对不是全部的决定性因素。

    误区三,只要足够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做任何事情,肯定都需要吃苦、需要努力的付出,但是有时候无用功或者低效的努力是徒劳的、甚至是负效应的。只有正对性的、有方法论的、能够改进提升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用好刻意练习,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从而让自己高效、快速的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和大师呢?通过对艾利克森《刻意练习》的学习,相关其他观点的消化,并结合自身工作的体会。个人认为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方法论,关键在于3F理念,关键在于关注自我。

    一是要做好刻意练习,必须重视方法论。这里主要从3个层次考虑如何进行刻意练习,方法论对于每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必须要具有实操性和落地性。

    (1)构建模型。刻意练习理论中称之为心理表征,也就是某一专业领域的底层运行机制、思维模型或者是我们经常讲的套路。比如芒格的100个思维模型、比如达利欧的《原则》总结出来的相关管理要点,这些最基本的理论、模型和机制,可以科学指导我们进行学习,并且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刻意练习。心理学里面将人们为提升某项技能或者能力分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真正的可以练习,就需要我们从舒适区里面走出来,去做不怎么舒服的学习,在学习区里面不断的去提升自己的各个专项技能。这里的刻意练习绝对不是那种自动化的、非常舒服的重复练习,这种练习是没有意义的。

    (3)反馈体系。从小白到熟手,再从熟手到专家甚至大师的过程,关键在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的提升自己。那么最好的反馈模式就是请行业内的大师做自己的老师,比如近期疫情原因很多名师网络课程非常火爆,就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自我成长的方式,即便费用高昂。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么就是进行模拟或者自我反馈,必须是不断的反馈和改进,才能真正意义的提升自己。

    二是要做好刻意练习,必须遵循3F原则。也就是专注、反馈以及纠正,这是非常关键的三个要点。首先在刻意练习过程中,必须做到极致、必须专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某一技能的提升中,才能正在提升效率。其次就是反馈,反馈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提升和学以致用的过程,比如足球强国巴西、意大利等他们的球星在练习的过程中,绝对不是通过比赛来提升技战术水平,更多的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某一个技能,并且不断的去改进从而提升的;再比如刚走的科比的励志故事和励志金句也很好的诠释了带有反馈的努力是多么的重要;最后就是纠正,这就是要求我们要正确的对待问题,发现问题后要马上去给予纠正和解决,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不迈出去,你很可能就永远停留在原有阶段、甚至是倒退。

    三是做好刻意练习,必须要关注自我。刻意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锻炼自我品质和锤炼自我能力的过程,难度是很大的、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很多人很可能会退缩甚至是败下阵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讲究一些技巧和艺术。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对自我信心的提升也是一个很到的帮助。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自我在刻意练习过程中的各种沉淀和积累,特别个人认为兴趣的培养是需要考虑的,我们很多技能的培养,在于是否有兴趣,当然这个兴趣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形成的过程。

相关文章

  • 1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我们吗?

    人们常说在一个领域只要付出1万小时的努力,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但是日常中,我们发现1万小时定律的普适性并不...

  • 考研真的适合我们吗?

    考研难道是为了回避社会就业压力大吗?或者说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或者说是为了获得别人对自己更大的尊重?或者说...

  • 网恋真的适合我们吗?

    我到现在都没有恋爱对象,以至于我姨总是对我说,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就想办法在网上谈一个女朋友,你看谁在网上谈一个。...

  • 我们真的适合结婚吗

    对一个刚刚毕业的人来说 最需要的稳定下来的就是工作和感情 大学本科四年 出来就已经24岁左右了 按照长辈的想法 2...

  • 当你不知道怎么选择看什么书时,该听谁的

    各类畅销书籍真的适合我们看吗,如果选择合适的书籍?

  • 墨菲定律

    经常听大家说墨菲定律,可是你真的知道墨菲定律讲的是什么吗? 西方的“墨菲定律”(Murphy's Law)是这样说...

  • 不对的年纪遇到对的你

    我们真的会有未来吗?也许只是黎明前的宁静吧,像我这样年纪的人真的不太适合谈恋爱,更不太适合长期的恋爱,因为每天都会...

  • 2017-12-02

    固然社会已经发展到如今这个样子,固然我们都在说自由。可是,真的,这样的现状适合我们吗?或者说,我们值得拥有吗? 本...

  • 乖乖兽真的适合所有人吃吗?水肿型体质能吃乖乖兽吗?产品成份又是什

    乖乖兽真的适合所有人吃吗?水肿型体质能吃乖乖兽吗?产品成份又是什么?乖乖兽真的适合所有人吃吗?水肿型体质能吃乖乖兽...

  • “二八定律”你真的会用吗?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万小时定律真的适合我们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jm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