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
不被理解就是这种感觉——孤独、无助,整个世界只剩自己躲在角落哭泣。
每次看到有父母朝小朋友怒吼时,我都会想起自己小时候不被大人理解,除了哭泣别无它法,那时候自己就只想做一个动作——抱着膝盖坐在角落。
时代不断发展,教育水平也越来越高,但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有很多问题遗留。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断付出时间、精力、金钱等资源让孩子不断向前发展。但有些问题依旧是问题,没有太多改变。
比如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言传更要身教。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培养出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但这种认知不是今天才有,也不会在明天消失。这都是因为父母常常在教育孩子时犯一些不应该出现的错误。
(图片来自pixabay)倒飞轮效应
我们都知道一个“飞轮效应”,只要把这个飞轮转起来,它就会越转越快,越来越省力。虽然起步的时候很困难,但只要这个效应还是启动,未来的收益是非常可观的,值得所有人期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在这样一个飞轮中,不断加速上升。
然而,家庭教育上的飞轮效应可能是倒着的,是越推动,教育就越恶化,以至于到最后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孩,甚至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下去。
举个例子,父母教孩子做作业,孩子难免反应迟钝,或者理解困难。
父母辅导的时候,跟孩子讲一遍,孩子没理解,通常父母会耐心反思,是不是哪儿讲的不够透彻,然后再扩散一下,讲的更慢更细。听完做题发现孩子还是没明白。
这下父母肯定有些愤怒,心想我都讲的这么明白了还听不懂,我看你就是诚心的,要不就是没好好听我讲。于是冷着脸再快速讲一遍,完了孩子还是出错。
父母多半会怒火中烧,朝孩子吼叫。父母甚至会暗自嘀咕,我们俩都是名校高材生,怎么生了这么笨的娃?
很多家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网上才会说,干啥都不想给自家孩子辅导作业。
但这种做法是怎么一代代传下来的呢?我们都知道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为什么至今没得到解决?
其实这就是一个倒着的飞轮效应。
从孩子角度看,作业每次都被父母批评,时间一长,就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作业成了应付父母的方式,你说咋写就咋写,完全没有了主动性。成绩也自然不会好,等自己长大成为家长的时候,同样会以这种教育方式教导孩子,一代代延续。
从父母的角度,第一次怒吼,发现孩子果真写对了,于是第二次继续怒吼,循环往复,始终无法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只是让孩子知道了如何发脾气。
(图片来自pixabay)疏于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理解,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经常有这样的例子,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某一天因为父母一句理解的话变得非常乖巧;一个原本乐呵呵的小孩,可能因为早上跟父母说某件事的时候没得到理解,一整天闷闷不乐。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父母需要理解的是孩子的情绪,而非孩子的行动。
当孩子问父母有多少孩子被遗弃时,他可能关心的不是到底多少人被遗弃,只是关心自己会不会被父母遗弃。
因为年龄小,孩子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即便到了中学甚至大学,出于某些情况的考虑,孩子也往往会通过询问别的问题,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理解孩子问题背后的真正情绪。
有一天,女儿在涂颜色的时候开始发脾气,总是把颜色涂到边框外面,然后又说,怎么老是涂到外面去啊。
我看到之后问她,你怎么不小心一点涂呢?慢慢涂就会好。
但过两分钟她还是发脾气,我突然意识到她的问题可能并不是涂颜色,就问她,你是不是想要快点涂完颜色去做其他的事情,结果一着急就总是超出边框啊?
她委屈的点点头,然后我告诉她,事情一件一件来做,不要着急,我们会等着你慢慢完成的。
后面她心情变得很好,开开心心地涂完了颜色。
理解是一种能力,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父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孩子的理解能力,解读孩子言行背后真实的情感和诉求,才能准确的给予孩子帮助。
(图片来自pixabay)作为成年人,父母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对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的理解和支持,让孩子收获理解和信任,帮孩子解决问题的同时,教会孩子如何跟人沟通,如何教育别人。
让我感到开心的是,有一天二宝生病,喂药的时候哭个不停,4岁的大宝跑过来对她说:“姐姐知道你很难受,但是吃点药才会好呀,吃一点点就好了……”这是我们经常跟老大说的话,而她已经领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