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论语》子路10、11、12三节。孔老夫子分别用圣人、善人、王者来治政,分三段,历时一百三十三年,终于达到了天下归仁。
一年温饱,三年致富普礼,再百年去恶,再三十年天下归仁。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假如有人用我(孔圣人)治理政事,一年差不多见成效,三年便会有成就。
一年见效,解决温饱;三年有成,基本完成推行普礼教育。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便可以去掉残暴,免除刑戮。靠什么去恶,去消除社会民众的戾气?靠礼乐!
靠教育,靠礼乐。刑罚只能治病,不能治未病。唯有礼乐,才会让社会民众消除戾气,做到胜残去杀。但这个过程很长,一个完美的长官来治政,而且是在前面三年有成的基础上,尚需百年。
通过治未病,到最后到拥有完美健康的体魄,还需多久?三十年,三十年后天下归仁,前提还需有王霸之气的王者来治政。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从一开始的干了再说:"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到最后完成天下归仁:"必世而后仁"。历时一百三十三年。
一年、三年、百年、三十年,这只是个大概的时间推测。其根本是礼乐,其基础是上位者克己与全民复礼,其核心是教育,是对礼乐的推行推广。
同时在孔老夫子看来,整个过程,起主导作用的是上位者,是治政的君子。就如子路篇首节讲的"先之劳之",其核心源动力是上位者的表率和操劳。
好了,终于天下归仁了,咱终于可以功成名就,可松口气,歇一歇了。真的吗?假的,歇不得!
在子路篇首节,最后还有两字:无倦!不能倦怠。所以天下归仁之后,这讲克己复礼治政实操手册的子路篇,还有长长的后半篇。
俗话说打江山易,保江山难,对于仁德,天下归仁难,保持天下仁德更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