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有回响,16条刚出来半个月,6大行就开始向房企签署战略合作,定向提供意向性融资。
工行作为老大哥,向万科、保利、碧桂园等12家房企提供总计655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
建行与万科、龙湖等8家房企签署战略合作。
交行向万科、美的分别提供1000亿、200亿意向性授信额度。
中行向万科、碧桂园、龙湖分别提供1000亿、600亿、600亿意向性授信额度。
邮储向万科、龙湖、碧桂园等5家房企提供总计2800亿意向性融资。
农行与中海、华润、万科等5家房企签署战略合作。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26857/b3dfc49935513a0b.png)
6大行总共向17家房企提供12750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万科独得6大行恩宠,一家就拿走了3000亿的额度。但看来看去,以往的头部房企,某大、某创、某力却一个也不见身影。
同为头部,为什么没有他们呢?
不管是最近的金融16条,还是之前的一系列房地产鼓励措施,其实都围绕着房企融资、化债、还有保交楼,虽说现在也在喊保房企,但已暴雷的房企目前还不在“保”的范围,已出现风险并深陷困境的房企,要花多大的力气才能拉起来,让他重生或许还不如扶持没出风险或风险相对较低的。就像某大,这一两年被各地陆续无偿收回多块土地,光这些地皮就能值多少钱了,但和他的负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如果说要放融资额度向他输血,当初就不会收他的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26857/7fe33d0d4ca2f8e4.png)
另外就银行来说,银行是亲儿子不是冤大头,与房企合作的前提肯定是风险可控,钱要收得回来。比如这17家获授信的房企,有9家是果央企及混合所有制房企,剩余8家是民营房企,前面有后台的就不说了,后面被首批授信的这些房企,肯定是银行调查评估后认为风险较低、目前较安全的房企,因此这个名单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一个白名单,榜上有名的这些房企暂时能松一口气了。
总之,万亿级别的银行定向授信,对房地产市场肯定是利好,融资端的放开,对房企来说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一是可以缓解房企资金需求,有了资金供给,不管是盘活项目还是保交楼都能进一步推进,加快施工进度,早交房对购房者也是利好;二是有了融资支持,房企也就有钱拿地,进而活跃土拍市场,近两年土拍基本都是由果企或城投公司来托盘兜底,任务之下他们也压力山大,更多房企参与进来,能缓解他们的压力,地方上也能获得CZ收入,因此房企拿地意愿强,也是利多城投的。
但这波利好,到底能起多大作用还是个未知数。
第一,从银行授信名单来看,融资偏向还是以头部房企为主,其他小兵小将的民营房企很难去分一杯羹。当初在高周转的模式下,一些中小型房企负债率可不低,现在钱流向了头部,中小房企不仅没看到水花,还被进一步压低了竞争力,部分大牌房企是熬出头了,但中小型房企还在泥潭。就比如之前了解到的某市,巅峰期有408家地产,目前活着的只剩9家,阵亡率接近98%,放眼全果,一共有近10万家房企,可预见未来还有相当一部分房企倒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26857/674ab6bb99c52a35.png)
第二,目前银行开出的仅是意向性授信额度,还没有落到实处,资金也还没有正式流入市场。额度是这么多,但未必能都贷出来,有贷就有还,现在房企开发意愿都不太高,今年前10个月,房企开工面积同比下降5.7%,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7.8%,因此这个额度最终用不用,用多少还得看市场。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26857/9038c267ed6d04b3.png)
第三,目前房地产供应端的阻碍是被清除了,但最终还得看需求端,说直白一点,还是要看大家买不买房,ZC能约束供应端,但却很难控制需求端,只要房企销售上不去,贷多少钱没有回款也是白搭。这三年大家囊中羞涩,消费意愿不强烈,单看销售,今年前10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3%,其中住宅下降25.5%,就目前楼市还有不少存货,待售面积还有54734万㎡,同比增长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同比增长16.6%,若融资去盖没有市场买单的楼,资金也很难转起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26857/4dda0e58bb6410ab.png)
归根结底,利好是利好,但口罩不摘,经济不回暖,这些利好都很难落到实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