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语二·第8则·中
1、立国之本
晋献公二十六年,献公去世。晋国国君位置之争正式拉开帷幕。奚齐、重耳、夷吾以及他们的师傅在这个乱局中如何处事,有哪些我们可以观照自身的地方,就在这一则。
晋国大夫里克与丕郑、奚齐的师傅荀息沟通后,得知荀息准备为奚齐陪葬。而丕郑定下了行动方略。
丕郑决定帮助里克。他建议里克率领申生的七位下军大夫共华、贾华、叔坚、骓歂(音喘)、纍虎、特宫、山祁等待他的回应。他派使者到狄人的地盘动员,到秦国求援震慑晋国奚齐一党。不过丕郑的意图不是在重耳和夷吾间选择一个继承人,而是打算立关系较远的继承人,以此来要挟继承人获取贿赂,给得多了,就拒绝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入境,并且实现他对晋国的操控。
丕郑的原话之一是“国,谁之国也?”大概可以翻译成什么国?!谁的国?!
春秋的开始是天子的衰弱,诸侯的强大,春秋的演变则是大夫的篡权,三家分晋,魏、赵、韩,战国开始。直到秦国找到了调动资源的方式,商鞅变法,虎狼之师。丕郑的意图是大夫强大的缩影。
里克反对,说不可。他说我听闻有义才能有利。贪婪就会独占利益,召来怨恨。因此没有义,利就立不住。那奚齐难道得罪了民众吗?民众的怨恨是因为骊姬迷惑国君并且欺骗了国人,诽谤各位公子侵夺了他们的利益,迷惑献公,献公相信骊姬的话使他们逃亡,并且杀了申生让诸侯耻笑,使百姓无不将憎恨藏于内心,这恐怕就像堵塞大河一样,溃决了再也无法挽救。
正因如此,里克才计划杀奚齐,立在外逃亡的公子重耳或夷吾,抚平晋国的创伤 ,消弭民众的忧虑,获得诸侯的仗义援助。或许可以说,诸侯仗义抚助,百姓欢喜供奉,国家才能稳固。有外援无内忧。
总而言之,里克不认可丕郑的方略,立国不正,晋国不会长久。丕郑答应了。于是里克杀了奚齐、卓子和骊姬,夷吾在梁国,挨着秦国,秦晋关系好,不是还有成语「秦晋之好」嘛,所以请求秦国帮助立一个国君。
说到荀息,奚齐死后,荀息打算陪葬。有人说不如立奚齐的弟弟,这样荀息可以辅佐奚齐的弟弟。于是荀息立卓子。里克又把卓子给杀了。荀息还是陪葬了。时人说荀息不食言啊!
2、重耳,也就是后来晋文公的态度
奚齐和卓子被杀后,里克和丕郑派屠岸夷到狄人的地盘告诉重耳。屠岸夷对重耳说,国家动乱民众纷扰,动乱时才有机会得到君位,民众纷扰时反而容易治理,你何不回国来呢?让我们为你回国开道。
重耳问舅犯。舅犯不是别人,正是狐偃(约公元前715年-公元前629年),狐偃姬姓,狐氏,字子犯,重耳的舅舅。所以你知道那时人们如何称呼。
重耳问他里克打算迎我回国。狐偃说不可以。树木坚挺在根本(稳固),一开始不巩固根本,始终会枯槁凋零。领导国家,要知道喜怒哀乐的讲究,来训导民众。献公死,不哀丧却谋求王位,很难成功。趁乱得到王位,将会失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里没有提到经济。祀与戎都是政治正当性的表现。祭祀什么就是在提倡什么,或者说是对价值观的重复传播。价值观是任何组织长久的基础。戎,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价值观需要有守卫或者扩张的能力。狐偃与里克一样,强调得国以正。他说在丧期间得国,必定以丧为乐。乐丧必哀生。因为动乱入国,必定喜欢乱,喜欢动乱必定在德方面懈怠。该干嘛时干嘛,不然怎么引导民众。现代国家遇到重大事件,降半旗,停止娱乐场所营业,也是这个道理。什么是共同体?就是我遇到不开心的事,你陪我不开心。
重耳不解:“如果不是有丧事,谁有机会继承君位?不是动乱,谁会来迎纳我?”
这大概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困惑,会遇到的利诱。机会就在那边,感觉歪一点,就够到了。歪不歪?狐偃回应说,我听说啊,丧乱有大小之分,大丧大乱的锋芒,是不可以冒犯的。父母去世是大丧,兄弟间有谗言是大乱,如今正是这种境地,所以很难成功。
于是重耳拒绝了使者。
与此同时,公子夷吾一党的吕甥和郤称派遣晋国大夫蒲城午来到了梁国见夷吾。面对君位的诱惑,夷吾和夷吾的老师会怎么办呢?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