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的“启蒙”过程

作者: 编程小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09 21:21 被阅读0次

    ​我们的认知是自带缺省且不自知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看到和感知到什么,就认为那是什么,就像在集体食堂吃饭——给什么就吃什么”。

    人的认知过程是逐渐从这种默认缺省状态中醒过来的过程。我们在孩子时期时,要经历一个启蒙的过程。所谓“蒙”就是在黑蒙蒙的黑暗当中什么都看不清、都没有开始的状态。“启蒙”是打开一扇门让光进来,让黑蒙蒙的状态结束的过程。

    我们的认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个周期。我们开始一个“启蒙”过程的同时,也开始了一个不自觉被蒙骗的过程——我们的“启蒙老师”常常也是“蒙”我们的老师,尽管他自己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在人生的启蒙时代,我们在接触很多知识的同时,也夹带着许多谬误。比如你问你自己是从哪儿来的,父母会告诉你“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或者是“从田沟里捡来的”等等,但这不要紧,经过一个周期,我们会逐渐清除认知当中所夹带的这种谬误。

    一个“认知周期”就是从不加批判、满怀敬畏地接受一种东西开始,到逐渐怀疑已有认知当中的种种谬误——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认知当中有,甚至充满着谬误的时候,就意味着一个认知周期已经结束了。

    与此同时,当你意识到这种谬误的时候,我们要说一句“欢迎来到一个充满怀疑的世界”——这证明你的一个认知周期已经完成了,或者说,你有可能进入下一个认知周期。

    认识到“认知谬误”并不意味着你的认知就成熟了,而只意味着“你要开始下一个认知了”。

    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和他儿子之间有这么一个故事:洛克菲勒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往上颠,然后接住,再往上颠,再接住……突然有一次,他一下子把手散开,小孩一下子就摔在地毯上。当然,摔得也不是那么严重,但小孩很疼。洛克菲勒就对儿子说:我就是要告诉你,你要想在这世界上活着,必须意识到老爹也是不值得相信的。

    洛克菲勒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越早开始怀疑,就越可能进入下一个认知周期。

    当然,像洛克菲勒这样的人不是太多,有一些人一辈子都没完成一个认知周期,而是一直在接受既定灌输给他的东西——这种状态是很不幸的。当我们开始怀疑的时候,应该说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怀疑:认知的中转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行过一首让很多人都很有共鸣的诗《我不相信》: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正如我们在前两节课里讲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由相信到不相信的“怀疑期”或者“叛逆期”。“叛逆期”是一种

    认知的象征:在我们十二三岁、十三四岁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事实开始挑战并颠覆我们的认知,原有的权威开始动摇甚至坍塌,原有的认知框架和思想范式开始土崩瓦解,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认知周期往往是在我们“叛逆期”的时候完成的。

    怀疑也好,叛逆也好,都不是一个目的,而只是一个中转站。

    在电影《黑客帝国》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尼奥突然失踪了,他的同伴们都找不到他了。后来他们才知道,尼奥被困在一个通往矩阵世界的中转站——那是一个小火车站,它既不是真实的世界,也不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个时候,尼奥必须要搭上一辆火车通过虚幻世界,才可能回到真实世界。他的同伴崔妮蒂和莫斐斯就开始想办法去营救他,否则他就可能永远滞留在那个中转站。

    怀疑、叛逆就是一个我们认知的中转站,而且很可能是一个“致命的中转站”,一个作为“超级陷阱”的中转站。

    怀疑是可贵的,但怀疑是手段,不是目的。套用一句哲学名言,“信而不疑则盲,疑而不信则空”——信一个东西,而没有怀疑的话,就是盲目的;怀疑中没有相信的成分,就是一种空洞的怀疑。

    认知是怀疑和相信的一个编织体,就像我们编草席的时候,用纵向和横向的草才能编织出一个草席出来——任何一个认知里都包含着相信和怀疑,只有怀疑或者只有相信,都不构成一个认知。

    这让我们马上想到著名的“猜想与反驳”理论:怀疑是认知周期的终点,相信是下一个认知周期的起点。只有怀疑,人们就会陷于怀疑的泥潭无法自拔,滞留在一个自我营造的舒适区里苟且偷安,成为一种“浅人、妄人和狂人”三位一体、未老先衰的人,永远开始不了下一个认知周期。

    逃离舒适区,进入新周期

    我有一个中学同学脑子很好使,但他有个问题:在做数学题、物理题、化学题的时候,他有一个习惯——遇到不会做的题,他马上的反应是“这题出错了”。

    有几次,老师真的把题出错了,他还真说对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那是个伪命题”,当然,伪命题就不值得做了。由于他这样的经历,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习惯——遇到不会的题,就是“题错了”。

    后来我知道,这个同学使用的方法在哲学上的说法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否定问题。有些时候,当我们陷入一种惰性的时候,很容易通过否定问题来解决问题——问题都不用解决了。

    而之所以说这是一种“惰性”,是因为它隐藏着一种“不想忍受痛感,不想努力,希望轻松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状态是一种舒适区。

    我们讲过:只要是舒适区,就是处于非认知状态。如果你停留在这钟质疑、怀疑、挑衅的状态,就会享受到一种特殊的快感和舒适感——这种状态很有诱惑力,或者说,它能够把人套牢在这样一种状态里,最终形成一种很可怕的局面——让自己成为一只愤怒的小鸟,从愤怒的青年一直活到愤怒的老年,心智上一直是一个可怜的老小孩。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的认知周期已经结束了,没办法开始一个新的认知周期,说白了,你只完成了一次认知周期——我们要获得真正的认知,就像我们经营企业一样,需要把资产不停周转,不停挣得利润,加快资金的循环,才能够使企业快速成长。

    人最重要的资产就是我们的认知:我们需要不断成长,不让自己滞留在青春期、叛逆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的“启蒙”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tq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