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最早是围棋中的术语,本意是对弈者下完一盘棋后,重新把对弈的过程在棋盘中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的好,哪些地方下的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的甚至更好的下法。
这种方法也成为一种流行的自我管理方式。复盘的模板和方法五花八门,到底应该用那种模式进行复盘,各路大佬理论不一,莫衷一是。对新入门的复盘小白来说就混乱了。
我曾经用过张萌的复盘模板,每日金句开头点燃激情,然后是当日收获了什么新知以及改变了什么旧知,最后是怎么做,然后附上一张当天效率手册的照片。这种复盘模式使用了21天后,并没有帮助我养成复盘的习惯,每天思考新知和旧知还是挺烧脑的,最终放弃了复盘。
简书也有一个晨间日记模板,描述今天的日子,写下任务清单,从多个维度分析目标完成进度,写下最美好的三件事,并思考未来。填空的方式看上去非常容易,但是每天思考这么一大堆的内容,压力也不小,我根本没有勇气开始。
后来反思,复盘是一种需要长期训练的能力,每一种复盘模板都是他人结合自己的经验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自己,适合未来的自己,但并不代表适合当下的自己。那如何吸取别人的精华,如何让当下的自己向未来的自己迈进,这种持续的动力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复盘的冷启动阶段不应该太注重模板,而是是应该重感受,不要为了按照别人的模板填满内容而产生过多的压力,而失去了自我发觉成长的驱动力。我们应该以自我成长为目标,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下每天的感受,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用艾维利时间管理法对照时间表检查计划和事实出入,再分析没做好的地方和分析原因,明天如何改进,做的好的鼓励自己并继续保持。对自己宽容一些、温柔一些,允许自己慢一点,只要在进步都是值得被肯定。
复盘方式纵然有千千万,复盘的重要性还是获得了大家的共识。复盘可以让自己每天的生活有迹可循,数据化的复盘可以更好的迭代。所以不要纠结于用哪种复盘模板,任意选一款较为共识的,哪怕是自创的流水账,只要开启复盘这个行动,并坚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