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17315/99df89e9103593dd.jpg)
一副精美的图画,不同阅历的人观看,给出的答案就不相同。
同样的道理,同一篇文章,读者的眼光不同,思想不同,视角不同,总结的道理也不一样,看待问题的价值也不尽然。
我在简书看到一篇很接地气的语言描写,其内容的生动形象,故事曲折我不再赘述。我感觉很符合我当地的一位作协姐姐语言特色。我就分享给她。她看后,说了一句话:结尾不美了。假枪。
我怎么回答她呢?她很喜欢纯文学。只阅读优秀的文章,也提醒我。时间有限,只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而这篇文章是用白描手法叙述一个孩子从出生所受到的苦难,在旧社会里忍饥挨饿,遭受毒打,无法生存后参加抗日,在他没有得到真枪时,最后一句话是用假枪描述的。她感觉不美,用的假枪。让我真是无语。
其实,我们简书上的读者都能看出来这是哲学意义上的升华,是思想上的觉悟而已。是一个在苦难的威逼利诱下而被迫走向成熟的一个形式。当我指出中心思想时。她没再说话。
这就是每个人的视角不同,理解不一样吧。
前段时间,韩国的著名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获得国际啥布克布奖。文友们争相传阅这篇文章。我就认真地阅读,能得到国际的奖项。那含金量是多么重要可想而知。我从头看到尾,认真仔细地琢磨韩江的语言和心理动作描写,可我的水平无法企及。但我看的饶有兴致。她的语言很凝练,节奏紧,给人一种紧迫感。我也看到文章下面有文友留言:太棒了。也有人评论说:其中有暴力倾向。
我看这篇文章也是精彩绝伦,可我的那位姐姐说:我看了几段就看不下去了。她只关注她心里所认为的语言好。
在我心里,简书上榜一的文章只要我有时间就会认真阅读,研究他们的语言风格,还有叙述方式,什么样的结构框架。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尽量记录优美的语句,补充自己的短板。
我阅读文章时间长了,眼睛不舒服。就转移视频号。许多文学作家都发有不同的看法。其中一位编辑说,一个写作者不喜欢看别人的文章,觉得会扰乱自己的思维,影响自己的写作风格。但,编辑看了他几篇稿件就放弃了,因为他写的不但语言太普通,故事也没有新意。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给出的答案也是各不相同。
韩江得了国际奖后,韩国总理都祝贺她,:把韩国苦难的日子用文学升华了。而韩国的男同胞们却沉默了。因为文中描写的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婚后变得情绪异常了,有描写暴力倾向和心理压抑的感觉。
不同的脑袋,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
祝文友们笔下有神,篇篇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