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个好的语文老师有多重要?
这个问题有别我以往的天马行空,而是随着对这门学问越发敬畏,到了某个临界点,不得不,必须要提出来并解读的问题。
这个问题客观而深邃,并不因为我自己是从事语文的工作而刻意拔高语文的地位。
曾一度,不算短小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语文的定位低于物理和生物。可我在这个社会行走时,突然意识到某一些人性中正在缺失的东西无法用人类当前的生物科技弥补时,我恍然大悟,与浩瀚混沌的宇宙相较,这个国度同这个年轻的仅几千年的文明,正在流失人文血液里头的一点营养物质——“道”!
我无意贬低我的同行,但我刚直的心有权哀哉嘶鸣。
我坐在大厅中途休息,偶听了一个语文老师授课。一个长相很漂亮的女老师,学生是一个高个子男生,欢声笑语,很融洽的气氛,男生被逗得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他们在聊盛唐“一哥”李白,学生突然抛出一个问题,“老师,李白是死于‘安史之乱’前还是后?’”
女老师“啊”的一声错愕,显然是被学生突如其来的问题问懵了。咿咿呀呀的调子,我明显感受到老师的不自信。
学生自问自答,“应该是‘安史之乱’后吧”
老师脑袋左右摇晃了一下,“嗯,是!”
学生突然又改变了自己是想法,“貌似好像是之前……”
老师又情不自禁地“嗯”了一声。
随即老师立马岔开这个话题,聊起了杜甫是李白的“小迷弟”,其中她说道:李白是高富帅,娶了三个妻子,其中一个是宰相最钟爱人女儿,李白在吟咏“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时候,杜甫还在悲叹“莫笑农家腊酒浑”……
接下来,错愕的是我了!
当我还没有去考证该老师所言李白的私生活是否确有其事,但那句“莫笑农家腊酒浑”的原创作者陆游恐怕早已哭晕在厕所……
且“莫笑农家腊酒浑”这句诗的本意是在赞美乡野生活的美好,百姓人民的质朴,如何可以作为“悲叹”“贫苦”的佐证?
耐着性质听了一会儿,紧接着又讲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其中“雕栏玉砌qì应犹在”,老师张口就读“雕栏玉砌chè应犹在”,显然她把“砌”认作“彻”的读音。
……
中华汉字博大精深,汉字的个数并没有准确的数字,根据不完全统计汉字大约有十万个左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字有2500个,次常用的汉字有1000个。

没有哪个人可以信誓旦旦说自己认识全部的 汉字,因此不认识字情有可原。但不能原谅的是,一节课仅仅两个小时,面对的是有如一张白纸的学生,自己上课的内容不在课前加以查证,以至于错误百出。但是学生“先入为主”的观念是很强大的,后面可能一生都难以纠正过来一些观念和基础类型的东西。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恐惧。
我曾说,我身边坐不得历史老师上课。因为我从小到大,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我的教育时代,我从未见过一个拥有正确史观的历史老师。
言“毛泽东思想”是溜须拍马;评“朝鲜战争”是无用之战……什么时候庄严神圣的课堂是某些个人和群体在发泄内心阴暗情绪的“游乐场”了?
一个个口无遮拦,肆无忌惮,心中无尺,口自无齿,以主观臆断而混淆是非,以拜金物欲伤浑浑度日,钱是让这群人挣到了,可看看我们如今的学生们?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在这样糖衣炮弹的浸淫下,只喜欢所谓的“轻松”,不喜欢“承担”。只喜欢选择性唯上唯师,没有分析问题,求证事实的能力。
或许在准确一点:是不想有发现问题,求证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们面对严格的教育,没有提现优越感的教育时,那种畏难情绪会一路飙升到极致,从学习串到将来和人生,已经失去客观的信仰,总在抱怨未来路上的荆棘,一想到这些血泪的教训,我觉得是我,是我们深爱的“语文”失效了!
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名语文老师就应该不断学习,做到经史贯通。
俞敏洪曾经批评学校老师,说这些老师一年不读一本书,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孩子对于多元化世界的知识需求。
这句话虽然不受用,但我记下了,除了自身兴趣所致,更有社会的鞭策和批判,使阅读一直贯穿着我的生命。
如果你想为你的孩子找一个解决问题的机器,那么买一本教辅资料,就着答案,循环往复练习,肌肉记忆,技巧方面也能促使有所进步,毋庸置疑;
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仅仅是提高一下所谓的文化素养,装点门面,那么多听听马三立、侯宝林、郭德纲。相声演员的肚子远比语文老师“博杂”。
假如你要的是你的孩子外柔内刚,中正平和,自立自强,学识渊博,正直善良,那么请一定重视语文,重视那个教你孩子语文的老师。
语文不是历史的前沿,但语文一定是历史的后盾,语文学不好的孩子永远领会不了人生真正的价值和欢乐,也无法去感受他人的喜怒和悲欢。
语文,语文老师,学习语文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承受那份文化与信仰应有的力量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