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夏天,在邮轮上看见圣托里尼的美,其实圣托里尼的美就是爱琴海的美。沿爱琴海北上,更惊讶于黑山科托儿的景色,这个过去成为南斯拉夫的地方被分为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等,环抱在爱琴海的一侧。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这个爱琴海和黑海的连接地被称为巴尔干半岛,无论是哪个远见卓识的皇帝,想要打造横跨亚洲欧洲的帝国,就必须征服这里。千百年来,罗马,拜占庭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把巴尔干作为炮灰之地,无论是什么战争,都会顺带这里。这里的人民被天主、东正、伊斯兰教不断奴役,被各种势力反复压迫,成为了欧洲最苦难的地方。
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衰弱,已经无力改变对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先是奥匈帝国拿走了半岛的北侧。1878年,在俄土战争中失败的奥斯曼帝国,不得不承认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黑山、保加利亚的独立。
1911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看着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相当眼馋,直接把手伸进了弱不禁风的土耳其,原以为两个月就能搞定的事情,却遭到了土耳其的顽强抵抗。无可奈何(每次和意大利打别人都特别来劲)意大利煽动了半岛的反土情绪,特别是希腊人和塞尔维亚人的传统反抗意识高涨,整个巴尔干战争开始。
1912年,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首先成了同盟,同年5月,保加利亚与希腊订盟,9月,黑山加入,巴尔干同盟形成。10月22日,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打响,北线的巴尔干同盟军与土耳其马其顿军作战,南线希腊海军封锁土耳其海军出海口达达尼尔海峡,一个半月,土耳其打败,被迫承认阿尔巴尼亚独立,并退守伊斯坦布尔。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使得巴尔干有了民族解放的思想,这里不再是一块奴役的土地,有了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但也为后续的火药桶埋下了伏笔。
因为英法德奥一致认为一个病弱的土耳其比一个强大的希腊和塞尔维亚要好得多,于是干预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巴尔干同盟被迫与土耳其签订了停战协议。当然土耳其的日益腐败使得1913年青年土耳其党(赫赫有名,后期如果讲凯末尔可以讲)推翻了政权,废除了当时的停战协议的所有条款。当然这个时候土耳其迎来了更加沉重的打击,他被欧洲联队再一次击败,被迫签署《伦敦和议》
签署《伦敦和议》就是一次瓜分大会,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战争的胜利者,他们希望彻底肢解马其顿,有人希望得到出海口,有人有领土需求,总之控制亚得里亚海成为了会议的主题。大家无法达成共识,只能约定有英法俄德奥匈来主持公道。
上篇已经提及,英法俄和德奥已经水火不容,于是煽动各国反目,特别是罗马尼亚这个时候也要来分一杯羹,直接激怒了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得到奥匈的支持和战争经费,向塞尔维亚和希腊联军开战,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开始。随着罗马尼亚和黑山加入希塞联军,保加利亚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急切盼望奥匈加入战争。但德国认为一旦奥匈参战,就是世界大战,而此刻德国还没有做好准备,于是保加利亚就这样在一个月后就投降了。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丢失了第一次战争中的全部利益,也彻底把自己绑在了同盟国的战车上,而原本和保加利亚关系紧密的罗马尼亚和黑山,则投入了协约国的怀抱。在第二次战争中成长的塞尔维亚,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巴尔干半岛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民族主义的催化下,“大塞尔维亚”的思潮开始在塞族人中广为传播,这与奥匈帝国希望借助于其它巴尔干国家扩张的企图相抵触。奥塞冲突最终演变为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