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
我眼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

我眼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

作者: 林剑0731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20:13 被阅读311次

     

我眼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

        昨天看了一篇名为《你不知道“蝴蝶效应”有多可怕?》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行为,经不起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这里的公司是宏观的主体,而个人是微观的代表,通过微观和宏观的关系,说明执行力有多重要。我们细小的每个动作,都将不知不觉的影响这我们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命运。此时,我突然想到,当我们一个人作为一个实体存在的时候,他的微观和宏观又是什么呢?我们又如何自处?如何处理好宏观和微观的关系?如何能超越自我,站在宏观的角度看问题呢?

        从梁宁老师产品思维里提到的这些概念找到了答案,我又仔细理解了一遍。

        梁老师把好的产品体系分成:中观、微观、宏观,也建议把人的能力按这三个维度来对照评估。

        首先,她说到“中观”,也就是套路,正如老师介绍的用户画像、痛点、痒点、爽点,用户地图和服务蓝图等,以及很多书里都能够看到的用户需求,产品策略,功能定义这些都是套路。她说大公司往往是学习套路的地方,比如联想出销售、腾讯出产品经理、阿里出运营、百度出技术。这些企业能造就很多标准能力和规范策略。所谓“中观”,我的理解就是做事的“思维定势”,复刻在骨髓里的“行事准则”。

        但是,光靠套路是不行的,只有套路成就不了自己,也无法做成一件事。对细节的把握,落地能力是关键,要想成就和成长,还得有微观体感,这是她对“微观”的定义。每个切实可行的微小动作叠加起来,才是构成我们的宏观实体,才是我们得以落地结果。她举了日本做寿司的小野二郎如何教徒弟的例子:

学徒在店里学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拧毛巾,没学会拧毛巾,就不能碰鱼;十年之后徒弟才能煎蛋。纪录片里面的学徒说:“我练习煎蛋很久了,以为自己没问题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断搞砸。十年的基础训练完毕,一名学徒终于够格煎蛋,却发现自己似乎永远无法满足师傅们的标准。他又花了4个月,经历200多个失败品后,做出了第一个合格的煎蛋。小野二郎说:“这才是应该有的样子”。当他终于承认这名学徒的时候,学徒高兴的哭了。

这就是对做事,做产品的微观体感,精益求精的精神。

      我们所说的一万小时理论,主要说的是什么?刻意练习,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体上的真实感觉。所以,在大公司也好,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好,拥有中观套路的人,一定要补足微观体感。否则会给人一种感觉,说起来都对,但真正要落地都不到位。

        同时,微观也决定你的宏观价值,正如开篇所说“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行为,经不起1%或2%的行动偏离正轨”

      梁宁老师说到宏观能力,做事看问题,常常要跳出自己的视角,站在宏观的大局上把握。同时,要懂得局势变迁和借势,她举了个例子:

易到用车当时的口碑和体验也是非常好,但为什么会输给滴滴,还是差在借势和向整个面发展的宏观能力上,如果只靠优化用户体验,其实是无法取得市场的主动的,在面上靠的还是宏观能力,能够借势,打大仗,敢于担当的能力。

        所以,无论为人处事还是做管理:在微观上,我们要做到细致和精益求精,就是要做到一个点的极致;在中观上,要善于学习套路,善于借鉴好的企业和前人的成功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也让自己积累能够向面的势能靠近的能力。在宏观上,我们要善于借助有利的平台,优势的阵营和当下的风口红利。用梁宁引用孙子兵法的话,就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或许时刻谨记“蝴蝶效应”的威力,你才会对眼下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项工作,都心怀敬畏。

相关文章

  • 我眼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

    昨天看了一篇名为《你不知道“蝴蝶效应”有多可怕?》的文章,大致的意思是“一个由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

  • 单元的不同类型

    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70 按照所对应的大概念的大小不同,可以将单元分为宏观单元、中观单元和微观单元。不同的...

  • 梁宁《产品思维30讲》产品的微观、中观、宏观

    产品的微观、中观、宏观 好产品体系分别是:中观、微观、宏观。 中观:就是套路,学习招数。大公司是学习套路的好地方。...

  • 放大

    【放大】07-08章 新知: ✅ 宏观中观微观: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 微观体感:成为高手 宏观能力:打大仗。 微...

  • “微观体感”

    最近读书看到“微观体感”的概念,说得很好。 作者梁宁将产品观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中观是套路,可学而至;微观较难,...

  • 一切的竞争其实都是效率之争

    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无非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效率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进行优化和积累的。 要从宏观、中观、...

  • 三层能力

    微观的体感,细节 中观的套路,方法 宏观能力,势能

  • 28看产品的微观、中观与宏观视角

    好产品体系的三个层次:中观、微观、宏观。 中观套路:学习招数,就是套路。产品经理的中观套路:用户画像、痛点和痒点、...

  • 28 微观中观宏观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产品高手, 是不是很厉害。 对照自己看看哪个地方强哪个地方需要不足。也可以评估他人。 中观:套...

  • 经济常识也不简单(下)

    讲完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后,接下来得谈谈中观经济学。顾名思义,中观经济学就是介于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其研究对...

网友评论

  • 53c770d8d871:写的非常棒,很受教,中观是思维模型,微观是思维模型的实践。知道,学会,做会这三者的差距何以千里计。关于刻意练习我的看法是掌握思维模型后是可以快速入门的,而且非常有必要。至于是否要精益求精的地步就要问问这事得重要性。关于大势的话,顺势而为,要反复思考如何和大势产生关系。
  • eabfcd094bc7:文如其人,思路清晰,表达严谨,对课程的梳理很到位。文中提到对于日常细微之处的精益求精,让我很受启发,看来我得学会扔掉我的“差不多”标准了!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微观、中观和宏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x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