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出奇的平静,只想讲一讲电影,讲一讲故事。哪怕没有人感兴趣,哪怕你犹豫后划过了这篇文章。
准备要起笔的时候,已经深夜12点了,窗外风吹着树叶哗哗的响,我的心情就像那些树叶一样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那些伤疤,那些痛存在过的意义就是我们要一生铭记,铭记不是为了仇恨,是让我们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我最初知道这部电影,是在冯小刚导演的微博上,博文上说:四年前一位年轻的导演郭柯找到张歆艺寻求帮助想拍摄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那时候记录在册的慰安妇(以下称受害者)有三十二位,到拍完只剩下二十二位了。前几天电影首映,仅剩九位老人。
后来我又看到消息,在八月十二日晚,又有一位老人(黄有泉)在家中离世,截至12日,影片中二十二位老人仅剩8位在世。
如果不是这部影片,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离这些沉痛的历史那么近。我觉得我们这代年轻人,安逸的生活着,享受着,我们似乎忘记了什么,那些血淋淋的用生命堆出来的胜利,我们不应该忘记。
整部片子很平淡,同样也很压抑。没有战火纷飞,没有刻意煽情,讲的仅仅是从那些糟糕的事情中幸存下来的老人现在的生活状况。正如导演所说,把这些老人当做亲人对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你会忍心去揭开自己奶奶姥姥的伤疤吗?
整部片子没有刻意渲染那些往事有多么惨痛,没有想去展示这些老人有多么不幸。影片用大量的镜头和无声的语言去让我们认识这一个个面孔,让我们去思考历史,让我们记住一些快被遗忘的事情,快被民族和世界遗忘的事情。
《二十二》剧照
影片中那些老人,大都到了耄耋之年,每一位老人都和蔼可亲,在人群中她们跟其他老人好无差别,都有着自己普普通通的生活。
片中有一位叫毛银梅老人,老人在韩国出生,原名朴车顺,后来辗转流落到了中国,她在韩国没了亲人,在中国收养了一个女儿,还自己改了名字,跟毛主席一个姓。
还有一位李爱连老人,她现在一家人其乐融融,自己喂了5只猫。儿媳妇说吃饭时老人要先给猫吃,猫不吃的她才愿意吃。
还有王玉开老人,片中日本志愿者拿了一张八十多岁的以前日本军人的照片给王玉开看,她笑着说,这些日本人也都老了,没胡子了。我本以为她会生气,但是她没有,她对人很好,对日本人或是什么人都很好……日本志愿者叙述。
片中,能清晰的感受到工作人员有多克制,他们小心翼翼,不想触碰到老人的一丁点伤疤,即使是这样,有些老人在面对镜头时,也忍不住哽咽,眼含热泪,摆摆手说,不说了不说了。即使隔着屏幕,也能体会到老人们的难言之隐,那些伤疤那些记忆永远在她们心中搁置,无法抹平。
拍摄记录一部这样的纪录片,越平静越隐忍,就越让人感到难过。据说影片发行商曾经要求导演要顺应市场,要加大力度渲染悲情,但是导演仍然坚持了自己。感谢导演。
写到最后,不知道用什么词来描述,当影片最后的音乐响起时,眼泪不争气的下来。
这些老人们实际上都是很乐观的老人,就像片尾的韦绍兰老人说的“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
还有一位老人说,希望中日一直友好下去,不要再打仗了。
在影院里,每个人都极其平静的看完电影,直到片尾放完长长的众筹名单才陆续离开。我想这是我们能做到的给予这部电影,给予历史的尊重吧。
电影看完看到一条评论——这段历史就像正午的阳光,你平时不抬头去看它,但它一直都在,无可回避,即便是经历这段历史的人都不在了。
最后我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影院去感受这段历史,体会这段记忆。
我想在我们铭记一些伤疤之后,会更好学会捍卫和平。
片中的歌曲《九重山》整歌长达8分多钟,但是有歌词的部分只有3分20秒左右,后面的部分只剩下音乐慢慢趋于平静。大概就像这些老人的生活。
“天上下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纪录片《二十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