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在饭桌上聊起在电视台上班的同学。
她说的那个同学是我们共同的同学,上研究生时,就得到了导师的器重,开学典礼的时候在舞台上跳了一支舞,惊艳了全场。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刚开始的进入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她几次做现场采访,紧张得不能开口说话,只能做幕后的工作。
“那段时间她经常提到她自卑”朋友说起这件事时,我还是有些惊讶,毕竟在旁人看来,她总是阳光自信。
每天下班后对着镜子练习,甚至用摄像镜头放在家里开始练习,直到一个月后能够平稳自如。最后终于从幕后走到前台。
初中时的自己,个头矮小,成绩一般,自卑阴影一直环绕,凭着一股不服气的劲头,还是成为山里为数不多几个考入重点高中的同学之一。
读研时,读书少,学术训练不足,一度自卑,但沉下心来,在三年时间里尽量缩小了差距。
没有逃避,因为无路可退;没有放弃,因为背后空无一人。
在一定程度上,自卑源于在某一环境中与他人的比较,而被比较的人恰好是你想成为的那一类人,所以,自卑最终还是存在于现在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有差距、不匹配。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你还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
大多数人在某一方面是自卑的,但在多数情况下,自己在另外一方面的自信可以抵御这些自卑情绪,使她/他的自卑保持在一定的阀域中。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给自卑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自卑并不会伴随人的一生,如果我们充满信心,一直努力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改变我们的生活,克服困难,自卑感可以慢慢消除,实现对自卑的超越。而如果他不为之努力,而只是寻求一种自我安慰,这样就不能解决问题,自卑就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自卑不仅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一个动词。由自卑——一次超越——自卑——超越的动态过程,虽然从自卑到超越的过程从来都是不断努力地变成更好的自己,但自卑成为不懈努力的催生动力。
自卑人人都有,超越时时发生。在不断克服自卑的同时,使自己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