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放学回来,忙不迭地跟我说:“今天有一个很大的女老师,从我们教室门前走过。很大,你懂吗?”
当然不懂,怎么可以用大来形容人呢?很大的女老师,那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年龄很大?女儿摇头:“她还年轻,最多就是中年人。”
那么是体型很大吧,很高,很胖,很壮的那种人?还是气场很强,从小孩子的视角看过去就是很强大的感觉?
她点头又摇头:“是这样,又不全是这样。很高,很胖,很壮都是很直观的感觉,但是我觉得用大更贴切,空间,体积,气场都是这样子。”
她边说边挥着手比划着,试图向我比划出那个很大的老师。我有点理解了,在上完体育课,累瘫在座位上时,从她的角度看过去,那个精神抖擞,体型高大,气场强悍的女老师,给她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大。
我很喜欢她的这个评价,充满了想象力,又非常有趣。每个人对大的理解不同,脑海里的形象也会不同。所以我连忙把她的这段话记录下来,这也算是成长的一个印记吧!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世界的认知日趋完善,对语言的运用也会愈发的规范和谨慎,再也不会说出这些有趣的童言稚语了。
我一直喜欢用文字涂抹岁月,对于女儿的成长,断断续续地也做了一些记录。闲来无事时,翻看以前的成长记录,许多已经淡忘的往事又逐渐清晰。透过文字,我仿佛又看到那个小小的人儿,一路蹒跚地努力长大。
我最喜欢看她小时候的童言稚语,每次读起都是忍俊不禁。比如她小时候,说起两个时,总是喜欢说成2个,2个人,2岁,2个苹果等等。我听的别扭,提出纠正时,她不满:数数时都说1,2,3,不会说1,两,3。我竟无言以对,现在读来也还是觉得人家有道理。
再比如,她嫌手织毛衣穿着太扎,所以每次穿的时候,都扭着身子很抗拒,大嚷着:“太毛了,毛衣毛人。”我告诉她这种感觉叫做扎,但她大声反驳:“不对,就是毛,毛衣用它的毛在毛我。”这绕口令般的解释倒是很形象啊!
小小的她,用自己的感官去认识这个世界,然后用独属于她的天真语言,去定义着这个世界。我很庆幸自己当时并没有着急去纠正她,并且很有耐心地把这份童真记录下来,为她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成长记忆。
现在,她的语言规范完美,说话之前会察言观色,字斟句酌,沉着老练的像个大人,已经很久不曾说出充满童稚的语言了。当我把以前的记录拿给她看时,她边看边感叹:“原来小时候的我这么有趣呀!”
以前写 博客的时候,认识了一位朋友。她从怀孕时起,坚持在博客里记日记。每天都是寥寥数笔,今天吃了什么,心情如何等等。孩子出生后,她更是一天不落地记育儿日记。依旧是寥寥数语,记录孩子的吃喝拉撒,哭了闹了笑了的琐碎日常。
后来因为我的懒散,博客逐渐荒废,很久不曾登陆打理。前几天偶然来了兴致,又重新打开博客,访问她的主页,才发现她的育儿日记一直没有中断。虽然只是平淡的记录,但可贵的是那份坚持。从她的记录里来看,当年那个小小的婴儿,现在已经是一个高高大大,即将小学毕业的大孩子了。真是让人不得不惊叹时光的易逝。
幸好她用文字,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一些记忆。这些平实的文字记录,就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的成长礼物。任何时候,只要翻开这些记录,就又重温了一遍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她的孩子看到这些记录时,也会忍不住惊叹:“哇,原来我是这样长大的啊!”
还有一位相识于育儿论坛的文友,也是一直坚持文字记录。从育儿感悟到日常心情,她用一个个方块字诠释着自己的生活。每年她都会将一年的文字集结成册,自费出版,也算是对自己这一年有个交代。
说起对文字的痴迷和坚持,她说曾有一段时间,她的生活一团糟,脾气也变得异常暴躁。但是当她拿起笔,试着把乱糟糟的生活用文字写出来时,她感觉心里的焦躁被一丝一丝地抽离了出来,内心有豁然开朗的通畅感,从此她就迷上了文字记录。
通过文字,她对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理清了工作生活中的千头万绪,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通过文字反省自己,不断调整,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好。她说感谢文字,让她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文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是我们对生活的记录,将每天的琐事记录下来,这将是独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将孩子的成长记录下来,那是送给孩子的最珍贵的礼物。文字也是我们心灵疗愈的良药,当我们把自己的各种情绪诉诸纸端的时候,心情也会恢复平和宁静。
也许文字无法带给我们任何物质收益,也许我们终其一身,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大家,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当我们写下一个一个的字,收获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不就是最宝贵的财富吗?
相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鸡汤,我更喜欢看普通人的生活记录。朴实的文字里,有着生活的温度;平淡的叙述里,全是岁月的痕迹。光阴易逝,文字永存;流年不易,煮字取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