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者醒

作者: 瀚正 | 来源:发表于2019-02-03 10:30 被阅读2次

       

自视者醒

        抱怨不过是一场释放的情绪,苦难经历的多了,才会遇事淡定从容!风雨之后不一定有彩虹,不过我们宁愿用它励志,生命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只不过让我们在看上去的旅程里有点意思,在家和社会营造的虚荣里有点奔头!

        当欲望和责任同向而行的时候,人才是社会倡导和塑造的人,否则不过是在灵与肉的泥潭中苦苦挣扎的狮身人面的怪物,可是人们总是看到人面桃花,却不愿意看到自己的虚弱与自私!

        曾志强教授说过,人不能够看破,看破就没有意思了!正如佛门清静,看破了就只能遁入空门,只能心若止水,只能永远清静了!这样,活着岂不是一种负累,岂不是一种罪过?他们却要超度别人,所谓超度,不过是以自己的清静无欲,让别人也看破红尘,走出欲望,爬出泥潭!从这种意义上说,每种信仰的背后自有存在的道理,自有适用的人群,自有适用的情况!

      现在想想,儒家的积极用仕,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探索,契合了人的成功的欲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当然,背后因为人的私欲,也导致了一些罪恶!佛家的引人向善,使人们与人为善,整个社会向善,无疑收住了人的欲望,降伏了心魔,稳定了社会!当然,它也会让人们安贫乐道,安于现状,不利于社会的生机蓬勃!道家,看清阴阳变化,善于守道自修,属于独善其身,不问世事,不管纷争,在世俗之中,却又超然物外,好像不食人间香火的神仙,活的看似潇洒,实则清贫!他们的清静修为,不与世争,减少了无谓的权力争斗!当然,他的消极处事、逃避尘世的做法,对现代社会没有太大的示范作用,所以追随者少!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精神,这就是我们的灵魂依附,这些混杂交叠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激励我们奋斗,劝说我们和解,引导我们放下!它们在不同的阶段出现,在不同的心态隐现,以不同的面貌浮现,等着你去选择!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华夏文明流传千古何其幸运,我们身在其中又何其幸运,感恩它的滋润和庇护!

相关文章

  • 自视者醒

    抱怨不过是一场释放的情绪,苦难经历的多了,才会遇事淡定从容!风雨之后不一定有彩虹,不过我们宁愿用它...

  • 自视

    迷茫中又在彳亍前行,努力找寻着所谓的生活,也在努力的变得沉稳…… 无独有偶,看一个演讲,其中提到《道德经》中的一段...

  • 自视

    用看着别人的眼睛 来看看自己

  • 自视

    自视 我看着这副画 我询问女儿 你看到什么 她告诉我 大树 小鸟 绿叶 还有呢 她说 小鸟的肚皮 小鸟的翅膀 还有...

  • 自视

    独身后堂坐,偶得机会,小憩前堂卧 未识堂上卷几何,惶恐,惶恐 后堂回坐皆不安,落寞 对酒笑冷寂,又问人不知,点墨也...

  • 道德经(六十三)> 自视者不彰

    自视①者不彰②,自见③者不明④;自伐⑤者无功,自矜⑥者不长。 【注释】 ①视:使动用法,使看见 ②彰:显扬、宣示 ...

  • 第二十四章 自视不彰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xian)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jīn)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

  •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罗博士版本: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形),物或...

  • 马王堆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二十一章 自伐者无功

    炊者不立①,自视(示)者不章(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

  • 无为智慧

    ——《道德经》学习笔记 第二十四章原文: “炊者不立。 自视者不彰 ,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视者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d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