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网络作家唐家三少以1.2亿元版税收入五度蝉联网络作家富豪榜榜首。
他有一篇专访文章,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就是他绝对不提高写作水平,从而时刻占据金字塔最底层。
这个观点很冲击认知,一般作家都会力求突破,读者若是有建议,恨不得分分钟提升自己满足他们。
而唐家三少的原则是保证自己的水平不提升,这样核心受众就永远是最多数的小白读者。
“我最主要的读者,一直都是8岁到22岁这群人,最关键是要抓住他们。”
因此,唐家三少不断在重复自己的文章风格,看他的每篇小说,你会发现人设都差不多,结构差不多,反正什么都差不多,看来看去就那个套路。
行文口语化,故事逻辑简单直接,打了个小怪打大怪,然后情节反复,但就算让人感觉高潮迭起,总之想尽办法让你爽。
网文小白对此毫无抵抗力,就像阅片无数的老司机鄙夷岛国AV,但未经世事的小白却更容易被简单粗暴吸引。
所以即便一波人因品位提升而离去,还有更大一波人会到来。
唐家三少凭借其名气和每日更新,牢牢占据网文入口,从不缺读者。
所以他年版税几个亿,而 很多牛逼的专栏作家,吴晓波、秦朔等大概一本书最多也就是几百万的版税而已。
这个就是知道自己是谁的重要性。
很多人会走着走着最终忘记了自己是谁,然后失败了。
唐家三少清晰地知道自己是谁,所以总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因为他深刻的知道一旦提高,受众基数就会变少,而且口味越来越刁。
关健的问题是受众品位在不高不低的阶段,其实在阅读上付费习惯会降低,网络小白只要爽了就会给个十块二十块,看上去很少,但架不住人多啊。
而逼格越高的群体其实给钱反而小气,像豆瓣一帮自诩为逼格很高的小清新,真正花钱的时候就扯一堆,最后就是不花钱,还要搞得自己跟白莲花一样。
这样的群体基数少,给钱少,如果你走到这个人群中,就完蛋了,收入立马降低。
而如果进入逼格更高的阶段,这帮人有钱,也给得起大钱,但是他们口味要求特别高,往往需要极为牛逼的专业功底,才能满足这群人,当然一旦满足也能搞到大钱。
显然唐家三少难以走入这个领域。
所以他停留在自己熟悉擅长的领域不断此后小白,是最聪明和明智的做法,也是最赚钱的逻辑。
还有咪蒙,她是山东大学的文学硕士,曾经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都市报工作。
很早以前看过她的文章,当时就觉得,此人极其擅长挑起矛盾,制造对立,调动情绪,文字水平也是一把好手,同样是吸引人的标题党,咪蒙能够把它处理得更好,这在公众号作者中是少见的。
而她的硕士论文写的是阮籍的穷途而哭,我看完后想,如果她继续在文学路上发展,一流不好说,二流水平绝对是有的。
她的作品集圣人请卸妆,在恶搞历史、解构名人、颠覆常识的同时也尽显她的文笔。
但是咪蒙选择了公众号,选择了更小白的群体,因为当文学家很可能无人问津,公众号却能让她大火。事实也是如此。
咪蒙的文章很多人都讨厌,她扭曲事实,不良蛊惑,但可以看出她对人心精准的把握。
批判咪蒙的人没有看到这些文章背后透露出的实力(当然我旗帜鲜明地讨厌那些文章和观点)。
只有清晰知道自己是谁的人,才能赚到属于他的钱。
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是理解不到这点的,总是希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本身没有错,但要看目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提高自己进入到更高的层次,那么属于你的群体也应该继续向上。
但如果你一边想提高自己,一边还找原来的群体,最后结果就是固有的优势给丢了,新的优势又建立不起来,最后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