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思考
请阅读关于棉花糖实验的一段材料,并思考: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曾召集了数百名4岁大的幼童,把他们留在一个房间里,并告诉他们:
“我给你一颗棉花糖,然后给你15分钟。如果我回来的时候,这颗棉花糖还在这儿,你会再得到一颗,这样你就会有两颗。”
结果发现,关门期间,三分之二的孩子把棉花糖吃了。
14年后,米歇尔对这群已然18岁的孩子,展开了后续研究,结果发现:
那些几乎不能等待的孩子,都比较自大,在他人眼里是顽固、爱嫉妒、容易受挫的人。
而那些能够管住自己,直到实验人员回来才吃棉花糖的孩子,则具有更好的社交技巧、更强的社会竞争力和可靠性,他们更坚定、更守信、学术成绩也更好。
自律的人,因为能看到长远价值,而选择牺牲部分的短期价值,延迟满足,从而更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Q1:什么是自律?
A:
1、自律,是指:
我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比如说,即使在热情褪去后,你仍然能继续完成一个想法或工作项目。
比如说,即使非常想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你也还是起身去健身房锻炼。
比如说,即使百般困难,你仍然能够每天坚持早起,只有极少数例外。
人生的核心问题,就是自律。
《意志力》一书说:“最主要的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
不由自主地花钱借钱,冲动之下打人,学习成绩不好,工作拖拖拉拉,酗酒吸毒,饮食不健康,缺乏锻炼,长期焦虑,大发脾气……”
2、自律方能自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欲、欲望和感情的奴隶。”
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比如说,有人厌倦了上班的朝九晚五或是经常加班,于是向往所谓的“自由职业”。
等到他真的成为自由职业者,才发现“自由职业”是建立在强大的自律能力之上。由于缺乏自律,生活变得一团糟,住的地方如强盗洗劫了一般:
脏衣服堆满了墙角,茶几上摆满未洗的咖啡杯,吃空的饼干盒和咬了一半的巧克力,散在地板上……体重也蹭蹭蹭地往上涨。
自律和自由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风筝和线。
表面上看,线在束缚着风筝,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根线,风筝才能飞翔,离了线的风筝只能坠落。
Q2:怎样适度自律?
A:
1、认知自律的可行性。
自律,是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所谓的“三思而后行”,就是你意志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当你面对诱惑时,“三思”能够让你慢下来,意识到内在的冲突,此时大脑和身体会做出反应,帮助你放慢速度、抑制冲动。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系统:
系统I(冲动的思维活动,i是英文冲动impusive的首字母)
系统R(深思熟虑的思维活动,r是英文理性的rational的首字母)。
系统I可以让我们在没有意识到现象背后发生的一切时,就迅速而机械地做出反应。它具有迅速、情绪化以及概括性等特点。
本质上,所有的习惯就是I系统行为。比如说,每天刷牙形成习惯后,你几乎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刷牙这个行为。
系统R则是一种理性思维系统,总是不停地提问,又不停地寻求答案。
也正是R系统,能让我们调用意志力,来实现自律。
问题在于,由于决策、意志力需要占据资源,而资源总量有限,因此,R系统的运用难以透支, 超量使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律的现象。
因此,当你需要做出一项重要决策,例如要养成阅读打卡的习惯,或者是你察觉到你不自律的时候,你首先要自问:
我启动了R系统了吗?
然后再问自己的R系统,以下3个问题:
①我的目标是什么?
有了目标,才有自律的勇气和动力。
②能否借助外力提高自律能力?
因为自身的自律资源是有限的,一旦透支就难以自律。
比如说,有人要写论文,老是拖,于是建立了一个跟进系统,与朋友约定:朋友帮助督促,如果这个月写不出来,就要付1000元给朋友。
③自己情绪是否低落?
情绪低落时,我们更容易屈服于内心的诱惑。此时容易放纵,接着是后悔,自我感觉更糟,继续放纵,于是陷入自暴自弃的恶性循环。
情绪低落时,你要找到对自己有效的压力管理方法,比如说运动、音乐、冥想、旅游、阅读、与家人朋友相处,以及培养有创意的爱好等;失败的时候,请接纳并原谅自己。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更有可能成功,你可以事先预测自己,什么时候会受到诱惑和违背承诺,想象一个不让自己放弃抗争的具体办法。
总而言之,R系统能够调用意志力,帮助我们启动自律。这一步需要消耗大量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要审慎运用,循序渐进,避免透支使用。
等到培养成习惯后,就不太需要R系统干预,通常只要借助I系统,就能够自动进行。这一步对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占用很少。
2、避开4个自律误区。
为了保持自律,我们要避开常见的4个误区:
①道德许可
当我们做了自己认为好的事,就会感觉良好,而这就为自己后续的胡作非为开了绿灯。
比如说,你准备考研,第一天,你奋战了24小时;第二天,当你不想起床时,你会告诉自己:昨天我那么勤奋,那么早上多睡会也没什么。
察觉到自我在道德许可时,要取消许可,牢记理由。
当发现自己在用曾经的善行,给现在的放纵作辩护时,停下来想一想做“好”事的原因,而不是你应不应该得到奖励。
其次要告诉自己,明天和今天毫无区别。我们不断期望明天能做出和今天不同的选择,但这种期望是错误的。
②虚假奖励
当大脑发现获得奖励的机会时,就会释放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会告诉大脑其它部分,它们需要注意什么,怎样才能让贪婪的我们得手。
比如说,我们明知应该开始工作,而不是刷朋友圈,却总觉得再刷一会,就可以得到满足,于是不停地刷。
原因在于,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望得到奖励,但不能感觉到获得奖励时的快乐。
也就是说,大脑会错把刷朋友圈、微博的渴望,当作快乐的保证,从而去追求那些不会真正带给我们快乐的东西。
应对“虚假奖励”,你首先要告诉自己,大脑的奖励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多巴胺可以激励我们的大脑,但也时常让我们失控。
如果你总是拖延着不做某些事,试着把它和那些能促进你多巴胺分泌的事联系在一起,例如将枯燥的文书工作,带进自己喜欢的咖啡店;
其次是测试奖励的承诺。
当你做那些大脑告诉你会快乐但似乎无法让你满足的事,比如刷朋友圈、吃零食、购物等浪费时间的事,注意观察放纵时的感受:
和你的期望比起来,它是不是真的会让你变得快乐?
③及时享乐
你是不是常常想着,今天的衣服放着和明天的一起洗?今天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来做事?
我们为什么容易选择即时满足,而不是延迟满足?
因为大脑的奖励系统,还没有进化到能对未来的奖励做出回应。而看不到直接的奖励,会让奖励变得抽象起来,对奖励系统的刺激作用也会减少。
所以,当我们和诱惑正面交锋的时候,我们只愿意选择短期、即时奖励。
应对“及时享乐”,你首先告诉自己,在所有诱惑面前等待10分钟。这是一种策略性暂停,在这10分钟内,你要想象长远的目标,以抵抗诱惑。
其次是预先对未来的自己做出承诺。遇见未来的自己,尝试给未来的自己发条信息,具体想象一下,未来达成目标的自己。
读友们可以参考年度计划中,给5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的做法。
④ 过度自律
大脑的思维由“操作”和“监控”两套系统完成,“监控”寻找被禁止的内容时,它会让人不断想起要寻找的目标。
试图不去想某件事,它就会一直萦绕在你的脑海中。
而当一个想法频繁出现、难以摆脱时,人们会很自然地认为,它是需要关注的重要信息。
然而,这不意味着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也不意味着这个想法很重要,它只是大脑的一个自我欺骗而已。
比如说,当你下定决心,要改掉玩电脑游戏的不良习惯时,你的大脑自然会告诉你“我不想要电脑游戏”。
可是,当你脑子里全是游戏时,你就会控制不住自己,转而又开始玩游戏。
当人们试着不去想某件事时,反而会比没有控制自己的思维时想得更多。这就是“讽刺性反弹”。
因此,怎样想,也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巧,是肯定式地想,还是否定式地想。结果大不相同。读友们可以参考以终为始中的“想象训练法”。
应对过度自律,你首先告诉自己,忠于自己的感受,但别相信它。当你的脑海里产生各种不同的想法时,不要试图去控制它们,接受它们的存在,但不要相信。
一旦观察到这些想法和感觉,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想象这些想法像浮云一样逐渐淡去。
其次要驾驭冲动。当欲望来袭时,注意到它,提醒自己预先做出的承诺。
如果你关注自己想做什么,而不是自己不想做什么,就可以避免“反弹”效应带来的危害。
3、避免被不自律传染。
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种镜像神经元,它的任务就是,注意观察其他人在想什么,感觉如何,在做什么。
这样的大脑神经元,常常使我们的意志力失效,失效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①无意识的模仿
比如说,两个人谈话,一个人叉手,另一个人也会叉手。
②传染负性情绪
比如说,同事的坏心情,也可能会变成我们的坏心情。
③传染诱惑屈服
当我们看到别人屈服于诱惑时,我们的大脑也可能受到诱惑,比如说,看到朋友忍不住诱惑买了很多东西,自己也会忍不住多买。
应对“意志力传染”的具体解决方案,包括三个方面:
①增强免疫系统
②感染自控力量
当你需要一些额外的意志力时,给自己树立一个榜样,比如说,精读读友会会员群里那些会员标杆,或者是身边的模范人物,再或者是偶像。
③公开你的挑战
公开你的意志力挑战,想象成功后的自豪,感受朋友们的监督,会让你更有动力。
总而言之,自律能力,极具价值。人生的多数问题,都与自律能力水平相关。
值得欣喜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条件,适度自律。
只是自律、放纵容易反复,我们需要见招拆招,逐步提高自律水平。
后置思考:
①你不自律的原因,主要是哪些?
②提高自律水平,你有什么经验?
作者:精读君,《终身成长词典》开发者。
每天精读一个新概念,持续精进更好的自己。阅读更多词条,优化知识体系,请搜索微信小程序:终身成长词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