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两个孩子,两个娃高兴的时候,一起吃,一起玩,有伴,互相关照。可是,有了矛盾的时候,也是谁也不让谁,甚至大打出手,当家长看到,或者投诉到家长这里来时,我们一般的家长就是扮演法官或裁判的角色,一定说出个谁对谁错,最后实在说不出来时也是一句:你是哥哥应该让着弟弟,而简单了之。
长期这样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会导致所有人都不愉快。老大觉得我为什么总让着!老小觉得你就该让着我,不让着就不对,家长还觉得孩子们不懂事。久而久之,老大就会内心充满怨气,老小就会娇惯纵容。这还不说,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正常成长、成熟。
服了!两娃的家长原来可以这样解决孩子们的冲突有一个妈妈是这样去解决两个兄弟争吵。事情是这样的,六岁和四岁的兄弟俩大宝二宝,正在一前一后抢夺玩具卡车,两人都大喊大叫,其中一个还哭了。就在这将要大打出手的时候,这个妈妈参与了,但她是这样做的。
妈妈:我知道你们都想玩开车,你们想不想到这来商量一下,如果想的话,我可以帮助你们。
大宝拿着卡车跑到妈妈这里来。
二宝哭着追过来说:我想要卡车,把它给我!
妈妈:二宝,你真的想要那卡车。
大宝:那是我先拿到的,他跑过来就抢我的。
妈妈:大宝,你觉得卡车应该归你,因为你先拿到的。你对二宝很生气,他抢你的卡车。我想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主意吗?
大宝:他应该让我先玩。
妈妈:二宝,这是大宝提出来的解决方法。
二宝:不行,我应该先玩。
妈妈:大宝,二宝觉得这个方法不好,还有没有你俩都愿意接受的方法,你们再想想。
服了!两娃的家长原来可以这样解决孩子们的冲突大宝(想了一会):我让他玩一会我的小汽车。
妈妈:二宝,大宝又想了一个办法——他先玩卡车,你这时候可以玩他的小汽车。
二宝:他玩完后,我可以玩卡车吗?
妈妈:大宝,二宝想知道是不你玩完卡车之后他就可以玩了?
大宝:是的,我很快就玩完。
妈妈:二宝,大宝同意了。
二宝:那好吧!
看到上面这个妈妈解决孩子们的冲突我很有感想:
第一:这个妈妈解决的是孩子之间发生的问题,不是评判谁对谁错。这个案例真的让我恍然大悟,之前孩子们出现问题,我们总是揪着孩子对错去解决,先把孩子评判一顿,而不是去解决他们都想玩卡车这个事情。这样就容易把矛盾激化。
服了!两娃的家长原来可以这样解决孩子们的冲突第二:这个妈妈把自己当做解决孩子问题的引导者,而不是主角。这个妈妈始终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第三:这个妈妈慢节奏、认同性语言,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这个妈妈不着急不着慌的语言,以及“你对二宝很生气”、“二宝觉得这个方法不好”等等这样认同性语言,一下子就使两个孩子都平和了许多,问题就很快解决。
这样来解决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冲突,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让孩子们更成熟、更有责任感、更独立、更自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