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漫谈简书电影
王宝强式喜剧和推理的割裂感|《唐人街探案1》

王宝强式喜剧和推理的割裂感|《唐人街探案1》

作者: 岳小鱼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22:43 被阅读64次
王宝强式喜剧和推理的割裂感|《唐人街探案1》

电影最后揭晓真相的几分钟完全被震撼到了,整个案件是如此巧妙,更没想到在最后的几分钟,剧情反转,最无辜的小女孩才是最邪恶的策划者,她说:“坏人都是这样笑的吗?”

她嘲弄男主的笑容既诡异又邪恶,整部电影变成了两个高智商少年的对决。

电影最后一小部分和前面的风格完全不同,电影前面的部分太拖沓又有些粗糙,而揭晓真相部分干净利落,画风转变太快,割裂感太强。

同时,电影节奏控制得不好,剧情推进太缓慢,可铺垫也不足,导致最后几分钟的高潮有些突然。虽然推理故事的高潮一般都在最后的真相时刻,但这种真相的“意外”应该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同样是推理悬疑电影,《看不见的客人》的故事节奏感把握的就很好,有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层层递进又层层反转。

再对比推理悬疑电影的鼻祖《控方证人》,《控方证人》同样把高潮安排在最后的几分钟,但揭晓真相前有足够的铺垫,核心的几个人物,律师、杀人犯、妻子,三个人之间有足够的戏份,充分进行了表现,那么,在最后揭晓真相的时刻,电影的重心不会失衡,一步步推向高潮,正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那么,对于《唐人街探案》,电影前面部分删去半个小时,再增加小女孩和男孩的对手戏,在不暴露小女孩身份的情况下,充分展现人物,这样电影的失衡感和割裂感就会降低很多。

这部电影的人物设定和许多推理作品一样,由一对搭档组成,像福尔摩斯和华生、柯南和毛利小五郎,一个智商爆表,一个是普通人,甚至有点愚蠢,而反派是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这部电影融合了中国式的喜剧和西方的推理,所以会产生很强的割裂感,不过也算是不错的尝试。

电影开始时,一个少年两次考刑警学校失败,一个曼谷唐人街落魄的私人侦探在打麻将,少年来到曼谷找这个远房表舅玩,两个人却意外卷入了一起黄金盗窃杀人案。

案件看起来证据确凿,案发当天,只有王宝强饰演的侦探唐仁进出案发现场,而案发现场并没有其它出入口,在旁人看来,唐仁是凶手无疑。

可只有观众和唐仁自己知道他不是凶手,我们就只能再深挖这个案件,寻找其它线索。

寻找线索当然要从当事人和案发现场着手。

比较精彩的一个情节就是,少年和侦探重演案发时的过程。

这个过程模仿舞台剧效果,聚光灯、静止镜头,有些意思,终于找到了几处破绽。

后来他们又去另一个现场,地下停车场。少年模仿福尔摩斯,趴在地上嗅车留下的气味,发现是一辆运过海鲜的面包车。

而从当事人身上发现的线索是,受害者常用一个照相机和常去的地方,咖啡馆和酒吧。

终于,更多的人牵扯进来,他们离真相越来越近,可少年同样犯了一个致命的疏忽――酒吧,这就导致少年也落入了那个小女孩的圈套。

这个酒吧是同性恋酒吧,这样就推翻了少年全部的推论:受害者并没有强奸小女孩,而小女孩利用养父除掉了受害者,那个受害者是她杀害的同学的父亲,小女孩才是最后凶手。

这就是整个推理过程,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干部分。

两个主角的背景设定也很有意思。

少年没有考上警校的原因是,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想当刑警,他回答说:我想实施一个完美的犯罪。

落魄侦探背井离乡的原因是,结婚那天,他发现妻子和另一个男人上床了,他不能忍受别人的指指点点来到了泰国,他对少年说:别人都以为我在外面混的风生水起,其实,自己受的苦,只能自己咽下去。

有时候,电影和现实会惊人的相似,2015年这部电影上映,2016年,王宝强因老婆和经纪人出轨而离婚。如果王宝强回头看这部电影,不知道他会有什么感想。

这部电影也算有王宝强很强的个人风格,王宝强式的喜剧,但这部电影本可以更好,减少副线剧情,增加主角之间的戏份,增强铺垫,减弱割裂感,控制故事节奏,更好的融合喜剧和推理。

期待《唐人街探案2》。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宝强式喜剧和推理的割裂感|《唐人街探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l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