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大乱斗13三驾疲楚
作者:公子晋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诞生的,法家的务实,儒家教条,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不能用守雌主义简言之。其中老子的“知不知,上”和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无知”有异曲同工之妙,再说,老子的理论也是能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不单单是缩头乌龟哲学。
况且,老子是周景王变法的核心人物,《道德经》是无射钟的法律条文,和子产的《刑书》同属于成文法,只不过因为改革太过激进,被单穆公等权臣扼杀在摇篮里了,又加之鲁晋等大国对王室改革持敌视态度,就一直被订为冤假错案,后来老子带着《道德经》西归秦国,认祖归宗去了。
老子思想被误读,焚书坑儒是主要原因,有学者认为孔子删《尚书》和乾隆编《四库全书》一样属于篡改历史,我觉得评价有些过了。孔子毕竟就一文化人,编《尚书》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另外也是给学生的讲义,好比易中天先生在电视上讲三国不可能把《三国志》原文念一遍啊,总得有自己的侧重点啊,儒家既然认为先王之法是最好的,当然会把上古一些杂乱的历史加以整理,让你信服尧舜禹是贤君。毕竟在孔子那个时代百家争鸣,单凭一个学派想歪曲道家技术上没有可操作性。一种学术理论,总是发展变化的,儒法道都在不断演进,至于后世如何发展,后人如何理解,最初的创始人是无法预知的,也是无力左右的!
单襄公比老子要早一个时代,他曾准确预测了陈灵公、郤至和晋厉公的命运。晋悼公早年在洛阳留学,偶然间上了次名嘴单襄公的访谈类节目,那气质简直了,尤其是一口标准的中原雅言,征服了国内那些土老帽大家族,不久就被请回去当国君了!
晋悼公一上台就让杀晋厉公的首相栾书提早退休,任用新人韩厥当首相,大家族盘根错节都来求官我偏不用,提拔个新人韩厥至少大家族不会火并,另外用新人还能制约大家族的膨胀。虽然栾首相退休了,儿子栾黡还是六卿之一,不过因父辈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十多年没得到晋升,加之脾气火爆,所以工作中总闹情绪(比如在三驾之战中不服从指挥),和上级关系处的也不太理想。
早在晋景公时代,楚国申公巫臣一家老小被子反和子重俩人害死后,气得哇哇吐血,归晋后并代表晋国频频出使吴国,教吴王寿梦战车之法,楚国开始腹背受敌。在山东枣庄有个逼阳小国,和楚国一样把火神祝融做为部落图腾,可能是因为文化相同点比较多,一直是楚大哥的铁杆粉丝。为了打通晋吴交通要道,晋悼公召集多国部队死死围住逼阳,硬生生用人把逼阳城给啃了下来,不过还没有屠城的记录,可见比以前文明多了!而楚国却没太大反应,到首相智罃用车轮大战三次滑入中原,楚国人被搞得精神崩溃,眼睁睁看着霸者之证被晋国拿去。
楚国一直以来在战略战术上缺乏创新,楚庄王能当霸主也有晋国内部矛盾突出,没工夫插手国际事务的原因。晋国的人才选拔范围相对来说宽泛一些,不像楚国扒拉来去就是王族那几个人,况且很少有人才来跳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思想上还是比较落后的,成语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就反应了楚国人的呆板。楚共王人倒是很宽容,国内缺人才一般也不主张杀将的,对待巫臣、子反都是宽大处理,只不过令尹子重嫉贤妒能,逼得子反自杀。楚共王有个男宠被封为安陵君,看来楚国的封君完全因个人喜好而设,而晋国的六卿大都靠军功打下来的。
另外,能说出“楚人失弓,楚人得之”的楚共王气度恢宏,楚国人的地域观念超强,后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非要“衣锦还乡”也是文化使然,不过共王还是没能达到孔子 “人失之,人得之”的高度,可见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差别了;不过老子更牛,觉得孔子高度还不够,把人和天地分开了,应该说“失之,得之”。楚共王临死求“灵”或“厉”低等谥号更表明他愿意主动为霸权失去承担责任。不过谥号评定工作也是有标准的,你这样的就想把“灵”或“厉”抢走,那以后本国出现一个真正的顽主该叫什么呀?楚共王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个人生活又清白,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对手太狡猾,奄有华南,国土完好,可谓守成明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