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扩大直接融资上升到政治高度(对市场承受力的考虑非常次要),而强监管去杠杆和货币稳健依旧不放松所导致的资金供求极端失衡局面日趋恶化,市场热点更少,赚钱更难,结构性行情也向更加极端的“一九”演化的判断,博览财经明确了短中长期全面看空股市的判断。此后,我们一直在不断结合政策环境、市场表现,深化完善我们的纲领观点。无论行情在3300点上下如何纠缠,我们都坚定维持则纲领性判断。
简单来说,股市在未来大范围抽水下,可能面临的中长期流动性不断枯竭局面,将是行情越发极端化的根源。
事实也证明,在前天(11日)的大涨后,我们基于新华社发布“2018年严监管和防风险仍将是金融领域重中之重”的警告,明确认为政策大环境仍在恶化,这只是“下跌中继”的判断,在昨日(12日)的行情表现中也得到了充分验证,而且我们相信未来还会不断验证。
而最近有一件“小事”(房价降了却贷不到款)、一件“大事”(大基建频频被砍)和一个极其重要的海外市场动向(美联储即将再度加息,并开启全球新一轮紧缩潮倒逼中国)让我们感受到,“不差钱”的时代真的过去了。除了IPO扩容抽水,股市面临的宏观层面资金紧张环境可能也会越发凸显。
“小事”是,北京房价貌似终于松动(从9万多跌到8万多),没上车的刚需族反而迎来“史上最高”的买房成本,原因是北京首套房贷利率最高竟上浮了四成,把贷款人都给吓退了,借钱买房越来越难。
“大事”是,中央对大基建态度生变,近来频频叫停地方大基建项目,其中包括了300亿的包头地铁项目、500亿的呼和浩特3、4号线地铁及呼鄂高速公路项目。西安、武汉新一轮地铁规划据悉也未获发改委批复。收紧的原因,除了部分地方城镇化水平不足,最根本的是,地方政府真没钱了。
不论是买房这点事儿,还是宏观大势,它们都共同指向一个信号:货币大环境正在发生转变,钱越来越紧。
青睐银行理财产品的大妈们最近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款式丰富好多,而且收益率明显比以前高了。
而其背景都是,今年监管态度强硬,银行业被动清理影子银行,收紧表外业务,另一边,负债陆续到期,银行又不愿抽出配置在长期债券的资金,导致了期限错配、资金链紧张。银行只能一边多卖几款理财产品,一边去找同行借钱。
问题就在于,这不是一家银行的情况,而是大量中小银行都在忙着找大行借钱挨过苦日子,拆借利率越来越高。已经有人隐隐在担心,“钱紧”可能会变“钱荒”,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观察指标发生重大变动。
整个11月,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两度站上4%;而在早前6月份,一年期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甚至出现“倒挂”,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个现象只在2013年“钱荒”期间出现过。
债市情绪悲观,就是市场资金紧张的体现。因为债券发行时利率是固定的,一旦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债券的吸引力会下降,债券价格难免要下跌。
另外,除了房企在银监会喊话严格执行房贷业务规则要求和调控政策,收紧开发贷,严查理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房地产公司在境内发债也受到严控等背景下,有些只能去找融资成本更高的信托、资管。其他行业的企业也会选择另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绕过监管审批的融资方式——股权质押。
据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进行了9085次的质押行动,合计涉及1849家上市公司共2305.20亿股,质押参考市值高达2.84万亿。另外,有9%的股权质押已经达到了预警界线50%。股权质押越活跃,越是证明上市公司们普遍缺钱。
中国货币政策不断收紧的背景,除了国内本身的脱虚向实要求,另一个因素就是全球性宽松的货币环境已经结束,美联储不仅进入加息通道,而且还开始了缩表计划。美元的购买力显著提高,美元也将越来越紧缺。
这决定了A股中长期的外围宏观货币环境也会不断恶化,与市场内容IPO大扩容的抽水形成对股市内外夹击的共振!
而短期我们即将看到的一个外部流动收紧冲击就是,本周四(14日),美联储、英国央行以及欧央行均将举行议息会议。在此前调整过货币政策后,市场预计此次英国央行和欧央行将按兵不动,但基本都预计美联储会再次加息。
华尔街主要机构几乎全部预计美联储将加息,多数预计其将加息25基点,幅度与此前几次相同。
芝商所(CME)对于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期货走势监测显示,投资者预计美联储此次会议加息25基点的概率为90.2%,加息50基点的概率也达到9.8%,而预计此次按兵不动的概率为0。
在我们看来,尽管市场对美联储本周加息已有预期,但考虑到美股和港股在过去一个月已经失去了不断冲高的动能,而陷入震荡,这一利空消息对海外市场,对A股的间接冲击,多多少少还是会有的,毕竟现在市场本就很脆弱,谁知道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而对A股市场影响周期较长的问题是,市场主流投行机构研究普遍认为,即将到来的2018年,全球将面临更加紧缩的货币政策。除了美联储仍处在渐进式加息周期——预计除了12月将迎来新一次加息,并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还会有进行四轮和三轮加息。彭博分析师甚至认为,投资者可能低估了美联储未来加息的步伐。部分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到2018年底前只会加息两次。但从美联储“点阵图”来看,政策制定者可能计划在明年年底前实现四次加息。
花旗、高盛、德银等多家知名投行预计未来更多央行或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花旗集团和摩根大通(JPM)预计,世界发达经济体明年的平均利率将至少攀升1%,这将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高盛集团也在报告中预计,明年加息的央行可能不止美联储。美国已超过充分就业,英国已达到了充分就业的临界点,而欧元区的闲置部分也缩小;美联储、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新西兰联储明年都可能加息以控制通胀。
而对A股而言最不妙的是,开始有财经舆论声音认为,在海外主要市场频频加息的倒逼下(为了稳定币值和外汇平衡等),中国可能也会有“结构性紧缩”的跟随。而显然,对股市资金的供给的相对紧缩,而优先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必然是决策层最可能的选择。
德意志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指出,过去一年全球经济环境良好,日本和欧洲经济增速提升,金融市场平稳。2018年中国的外部环境将充满变化,全球主要央行将收紧货币政策。欧洲央行及日本央行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美联储缩表体现出这一轮全球量化宽松周期的高峰已过,这对中国的货币环境将非常不利。
在这种政策大环境下,我们认为,虽然监管层不会让“钱荒”再轻易出现(防范系统性风险可是当前首要任务),但是维持一种“走钢丝式”的紧平衡局面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A股是不太可能有什么表现机会的。
事实上,在十九大报告中,高层已经不再强调GDP的高速增长,转而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改善,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央行行长周小川今年在博鳌论坛上也提到,全球进入货币紧缩时代,人民币也将放弃宽松政策。
而虽然现在中国央行淡定不动基准利率,但是M2增速在今年5月份开始进入个位数时代,明年加息已成大概率事件。最近房贷利率的上浮,就是央行有意抬高市场利率,收紧流动性。
可以肯定,钱紧的趋势还会不断强化,收缩性货币政策不会发生转向!股市未来会更缺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