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鸣笛,两条轻轨,一节简陋的车厢,两名朝气的小年轻,带着希望,怀着憧憬,冒冒然的闯进一片贫瘠的土地。她为梦想,为实现人生价值,他为爱情,为抱的美人归。影片《天那边》在这样的情景下展开来,一切是那么美好,却又那么不真实,像是裂缝的鸡蛋,外在仍没一丝杂质,内里早就一片混沌。作为一部主旋律影片,电影旨在歌颂并宣传奋战在一线的教师和大学生志愿者们,但整体看下来却又显的有些浅显与突兀。
在天那边靓丽的服装,先进的设备,新型的理念,潮流的思想与破旧的车站,泥泞的道路,落后的建筑,蹩脚的语言,闭塞的信息相互碰撞,为我们展开一幅残酷而又不争的现实画面。影片初发行时作为一部极具教育色彩的片子而走进无数校园,于是许多人纷纷赞扬许晓荫老师,他们被她身上表现出来的精神深深的打动,赞赏她的坚强、执着与高度责任心,最重要的是无私的奉献了自己青春,诚然这是影片想要想我们表达的主题思想,但是作为一个生长在半贫困,教育不那么先进地区的我,看过电影后,又有另外几句话想谈谈。
在天那边首先,我想谈谈冲突。第一是许老师新思想与自然生长而成破罗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冲突,这种冲突打破了长久以来孩子们与破罗间形成的平衡,像是跷跷板失了衡,一方无疑是会跌落,这种失衡像是平地一声雷,又像是戈壁滩上的一朵花,妖艳而危险,许老师新的方式为孩子们注入新的认知,她带给学生的一切都是学生未知的,新鲜的,而她的这种“新”在凭一己之力扛起这所学校的破罗眼里也是美好的,他会在许老师成功让小破孩们饭前洗手后赞许她,也会在许老师授课时投入百分的精力去学习,但他太害怕了,不是怕孩子们对许老师的喜爱大于他的,他怕的是在三个月后许老师走后,孩子们的失望,他太爱这些孩子了,而这是对这个大环境认知欠缺的许老师所不了解的。第二是许老师与孩子间的冲突,电影并没去着重渲染这种冲突,甚至一笔带过,这种冲突体现在一个学生对她的置之不理,这种冲突体现在女孩“你认为他是错的,但我们都认为他是对的”这样一句话中,而这种冲突更多的是许老师迫切的需要认可需要实现价值与对学生理解程度的冲突,像是没有地基的房屋,这种冲突像是强加在学生身上的砖瓦,反而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天那边其次,我想谈谈支教,作为一项国家国家为消除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每年都会有无数志愿者走进贫困地区,带着光荣的使命,带着一脸的崇高,但他们选择去支教的目的真的就那么单纯么,我不敢去妄下定论。电影中许老师说她是带的实验与实践的目的来的,“实验”就一定会有结果,不管是好的坏的,失败的成功的,在我看来这个词用在天真烂漫的孩子身上是不适得,对于支教我没有能力去做过多的论述,但我希望千千万万的支教志愿者能真正融入他们赶赴的那个地方,不是去纯粹的教学。
在天那边最后,我想来谈谈结果,支教是一项有时限的活动,时间一到他们便离开,这种离开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情感伤害,而且支教老师频繁更换带来的是教学的不稳定以及学生的不适应。一波一波的支教者,一次又一次的离别,给孩子们心灵带去的伤害像是结了痂的伤口被重复撕裂。
影片的结尾许老师又回到这个地方,面对两个木讷的记者对今后打算的提问,她沉默了,我不清楚这种沉默里包含了什么东西,但我想有一种肯定是茫然,也许她真的不知道有什么打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