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星期三,晴(9-15℃)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从文自传》是沈从文在30岁时写的回忆性散文体自传,主要写了他在1902到1922年之间在湘西的生活。
一般的人都是在自己功成名就时写自传,然而沈从文在自己三十岁时,利用暑假三个星期,就完成《从文自传》,由此可见沈从文在写作上的天赋与自信。
《从文自传》可以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的背景在小城凤凰,主要是一个小学生的生活,重点却不是读书,而是逃学读社会这本大书,作者自己说这一部分可以称作“顽童自传”;后一部分是一个小兵的生活,他十五岁离开了凤凰和家庭,进入更大也更加严酷的社会,随部队辗转,在各种各样的见闻和遭遇中成长。
今天听张新颖教授解读《从文自传》,恍然明白沈从文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优秀作家,并在中国文坛占据重要地位,与他年少时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有重大关系。正是他在自然现象、人生现象以及人类智慧的光辉这三方面的积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作家。
01
观察自然
首先,沈从文对自然非常感兴趣,他渴望“同一切自然相亲近”的生活,经常逃学。
“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
“尽我到日光下去认识这大千世界微妙的光,稀奇的色,以及万汇百物的动静”。
“我的心总得为一 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
他是以自然现象和人生现象为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而进行的不停息的自我教育,这种教育,要宽阔得多,也更根本,更深入骨髓。
沈从文告诉你,保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敏锐观察,是成为作家的第一个先决条件。
02
观察人生
沈从文观察人生现象的方式很独特:看杀人。
我在那地方约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七百人。一切人在什么情形下被拷打,在什么状态下被把头砍下,我皆懂透了。又看到许多所谓人类做出的蠢事,简直无从说起。
这一份经验在我心上有了一个分量,使我活下来永远不能同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了。
从那里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我看了些平常人不看过的蠢事,听了些平常人不听过的喊声,且嗅了些平常人不嗅过的气味……
沈从文通过看杀人深刻地“教育”了自己,成为建构自己人生观念的重要因素。很多人推荐这本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是一本影响很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书。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唯有对人生和人性有着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才能写出人类共有的人性,才能引起共鸣和打动人心。
03
吸取人类智慧的光辉
沈从文说的人类智慧的光辉便是阅读各类文学和历史书籍。
据说当年沈从文每月工资只有三、四块钱的时候,他随身带的包袱却相当值钱,一本值六块钱的《云麾碑》,值五块钱的《圣教序》,值两块钱的《兰亭序》,值五块钱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还有一部《李义山诗集》。
他在筸军统领官陈渠珍身边作书记,接触到了大量古书、字画、碑帖、文物,这给了他一个了解历史的好机会;他在姨父那里接触到外国文学《说部丛书》;后来又开始接触《新潮》《改造》等“新文化”。
几乎每一个有过写作体验的人都知道,想要写得好,唯有读的多,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很快就会文思枯竭。
观察自然、人生现象,大量阅读,让沈从文在二十岁就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当他完成了《从文自传》,沈从文对自己的认识愈加清楚和深刻,人生从此开挂:《边城》和《湘行散记》接踵而来。
如果你也有意在写作方法有所成就,不妨学学沈从文的方法,从观察自然、社会入手,再辅以海量的阅读,相信你在下笔的时候一定会更加游刃有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