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
同事来找调课,心里有点不情愿。嘴上说:这样换课我的计划被打破了,也不方便。你看看能不能找别的老师来调换一下。
她小心翼翼地说完了上面的话,心里有点不安。然后补充了一句:如果真的调不开再说吧。她以为这样的委婉拒绝对方是懂得的。
结果同时晚上有发来短信,说调不开,还想调换一下。她心里这个时候是纠结不舒服,明明自己是不愿意的。仔细想想,如果拒绝了,会不会让别人觉得不妥当,影响了关系呢。哎,换了吧。
当她决定要调换的时候,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不调换心里不安,调换了心理难受。
还有,明明不情愿做的事情,当别人提出要让你做的时候,你却说不出口拒绝;
当自己的意见和大家的不一样,你就把自己的见解藏起来,遵从了大多数的人,哪怕这个决定对你有利;
当在一些场合的时候,明明看到有疏漏的时候,而你却不敢指出纠正;
当你和别人共同竞争一个指标的时候,你总是主动或者被动地退后一步;
········
这种情况屡屡发生,导致心情不爽,挫败感严重。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可能每一个人背后的原因不同。归结到底,这些行为的背后就是害怕破坏关系。
这些行为的背后潜台词就是,如果我不调课,可能会伤害同事关系;(同事关系的建立如果因为调课而断,这关系不要也吧。如果对方真的是特殊情况,另当别论。)
如果不情愿做,不敢说“不”的时候,你内心的力量弱小,不敢接受拒绝别人。潜意识认为这样的方式才能维系关系。(这可能和早年的生活模式有关系)
如果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哪怕内心的想法对自己有利。这个时候通常是有“我不配得”感,可能在内心可能缺爱的。
如果是不敢竞争自己原本也想要的,这可能就是资格感不足。我没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荣誉、指标。
这些种种的现象归结于害怕关系破坏的心理,有可能与早年有过分离创伤,害怕失去,害怕被抛弃;第二种情况可能在童年是被忽略的孩子。长大后一直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需求;第三种情况是缺爱,或许父母给了很多爱,可孩子的是后接受不到爱的信号。当然还有其他情况。
如果要走出这种心理,就要重建自我。重建自我是一项大工程,需要点滴做起,不断修炼,重大心理问题还需要做咨询辅导。
父母给予生命,来世间走一遭不易,所以无论这条路怎样曲折,都需要去活出“自我”。如果没有自我,如行尸走肉有何区别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