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是“乐府双璧”之一,中学生时就熟练背诵的诗篇。它的内容,好像早就懂,没有什么疑惑之处。直到读了南京大学孙红卫的一篇文章《<木兰辞>拟声词的“译”闻趣谈》,恍然大悟,原来耳熟能详的作品也并不一定真的理解透彻。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诗开篇如是。
“唧唧”声是什么声音?蟋蟀的鸣声。
在蟋蟀的鸣声里,女子花木兰在织布,但是她心事重重,终于不知不觉停下了织机,织机的札札声停止了,只有女子的叹息声,在夜里,听得非常清晰。
但是在诗歌的翻译中,“唧唧”声却有了不同的理解。
英国汉学家直接将其翻译成织机的声音。美国汉学家傅汉思,他是张充和的丈夫,却翻译出双重的意思,机杼声与人的叹息声。译者认为,“唧唧复唧唧”的重复有意制造了歧义,织布声与叹息声交织在一起。美国诗人曼提客则将之译为叹息声。许渊冲先生直接使用了英文现成的叹息词。
在孙红卫的介绍里,《木兰辞》的第一句就有各各不同的理解和翻译,而且各有特点和味道。
有意思的是,通行的译文中,偏偏找不到蟋蟀声的译本。也许,翻译出蟋蟀的鸣叫,也把握不好汉诗中的意境吧。
这就是诗歌翻译的难处和精微之处了。
经过孙教授的梳理,“唧唧复唧唧”的诗境在眼前陡然鲜明生动起来。
蟋蟀声多在入夜之后才能听得清晰。这个,本是生活中经历过的常识。然而,过往从未深想过木兰叹息的时间。好像自然而然就认为是在白天。却原来,木兰是在夜晚伴着蟋蟀的长鸣劳作。更深人静,女子在家犹然对着门劳作,这是寻常百姓家的常见生活情景。但是忽然,机杼声停了,接着,传来女子低低的叹息。故事,便从这里展开。
有时候,诗无达诂。有时候,诗还能理解得更深入一些。平常的句子,也别有味道,不能轻轻纵过。不管怎样,读诗还是要多思考、多借鉴、多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