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
前486年释迦摩尼涅槃
佛祖释迦摩尼的涅槃是历史上的大事,更是佛教史上的大事。释迦摩尼,俗名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古代印度地区一个小国的王子。他舍弃荣华富贵,出家学法,后来终于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开创了佛教。
佛教大约在我国东汉初年明帝时期被正式引入国内,洛阳白马寺就是最初翻译白马驮经带回来的早期经典而设立的寺庙。
释迦摩尼涅槃日,我国一般认为是公元前486年农历二月十五日。而其他经典所说不尽相同。东南亚国家则多以公历五月月圆之日也就是我国农历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成道,涅槃纪念日。
涅槃,是佛教用语,是指寂静清凉,烦恼不现,众苦永寂的境界。后来唐三藏法师玄奘把高僧的去世翻译成圆寂,意思是圆满的寂灭,以后高僧入灭则多称圆寂了。
佛祖在世间讲法数十年后,年纪老迈,在一个雨季过后,他来到了拘尸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边,和弟子阿难一起进入一片娑罗树林。他头向北方,面朝西向,以手枕头而卧。佛祖告诉阿难,自己即将进入涅槃境界。
南宋陆忠信画
阿难迦叶二尊者,是佛祖生前左右服侍的弟子。阿难多闻第一,后来绝大多数早期佛经都是阿难回忆和口述留存下来的。佛经开头一般有“如是我闻”或“闻如是”的句子,意思是我听到的是这样的,然后接下来讲诉阿难听到的佛经。
佛灭当年的雨季,摩诃迦叶为了使正法久住,在王舍城召集了五百位大阿罗汉集会。会上推举了持律第一的伍巴离尊者(Upàli,优婆离)诵出了律藏(Vinaya),由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ananda)诵出了经藏(Sutta)。这就是佛教史上的第一次结集,又称“五百结集"。这些最早的佛教经典为佛祖在世之日所说经典,具有极高的佛教研究价值。
佛祖即将涅槃,作为弟子的阿难悲痛不已。于是请问后事。在阿难再三请求下,佛祖释迦摩尼亲口讲诉了如何处理身后之事的全过程。
北齐石雕
阿难葬佛的七个步骤
“阿难。汝欲葬我。先以香汤洗浴。用新劫贝周遍缠身。以五百张叠次如缠之。内身金棺灌以麻油毕。举金棺置于第二大铁椁中。旃檀香椁次重于外。积众名香。厚衣其上而闍维之讫,收舍利。于四衢道起立塔庙。表刹悬缯。使诸行人皆见佛塔。思慕如来法王道化。生获福利。死得上天。“-《长阿含经》
这里有几个名词要解释一下:
新劫贝就是新采取的贝叶。贝叶是贝叶棕树,又称贝多树的叶子,古代贝叶经就是贝叶所写。
旃檀香就是檀香木,是东南亚盛产的香料,多年生藤本植物。
闍维(duwei),梵语。指人死后火化。 晋高僧 法显《佛国记》中说:"火然之时,人人敬心,各脱上服及羽仪伞盖,遥掷火中,以助阇维。
舍利,是印度语,指僧人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又称为舍利子或坚固子。
巴基斯坦
看懂这几个名词我们就能详细了解佛祖入灭后的全部过程。
第一步,以香汤洗浴佛身。
第二步,以新采的贝叶500张缠绕佛身。
贝叶500张缠绕佛身的健坨罗石雕三世纪
第三步,把金馆用蓖麻油灌满。
佛祖的金棺
第四步,把金棺抬进大铁棺里。再把大铁棺放进檀香木大棺里。
第五步,用很多名贵香料覆盖在棺木上火化。
公元前2世纪印度石雕佛祖闍维
第六步,收取舍利子。
第七步,在各个交通要道边上建塔供奉舍利,悬挂缯幡,让后人看到仰慕佛祖风范。
佛祖涅槃之时,”尔时世尊才涅槃后。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虚空中诸天击鼓。“
也就是异象纷陈。地震,白天各个方向出现大流星猛烈的燃烧,虚空中听到击鼓之声。后世高僧得道,也会出现各种异象。
八王分舍利与建塔供养
佛陀即将入灭的消息传遍了印度,各国国王和王子闻讯赶来。当时为了分得佛陀的舍利,几乎打了起来。佛陀在当时被称为法王,获得佛陀舍利的供养权,体现着国家的统一和势力的强大。所以八王为了分舍利,各有各的理由。
唐代翻译的佛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三十八卷如是说:”此诸人等,既分得已,各还本处起窣覩波,恭敬尊重,伎乐香花,盛兴供养。“
分得舍利的八王分别是;1波罗聚落诸壮士 2遮洛迦邑部鲁迦邑 3阿罗摩邑 4吠率奴邑 5劫比罗城释迦子 6薛舍离栗姑毗子 7摩伽伽国未生怨王 8拘尸罗城诸壮士。
于是在南瞻部洲建立了八座舍利塔。当时建立的还有瓶塔,就是量舍利的瓶子。炭塔,就是火化剩余的灰烬。一共最初建立了十座塔。
再往后到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把这些舍利集中起来建了八万四千塔,传播到整个亚洲大陆,也传到了震旦中国,那就是后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