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完了整本书,想要理顺时却依然毫无头绪。最终还是落在了“第七感”这部分:“第七感不仅使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也使我们体悟他人的感受,从而在彼此间建立情感联结。”(摘自《第七感》)
关于第七感的诠释也可以看成是对本书的总结:
1.关注我们的内心(接纳自己):
①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
②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③如何解读生活【成人的依恋模式】;
④如何控制情绪【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2.体悟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
①如何教孩子感知现实【故事力】;
②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3.建立情感联结(和谐的亲子关系):
①如何沟通【建立联结】;
②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这部分如果不局限于亲子关系来展开,也可以看成是与他人的联结,与社会的联结。也就是能够与社会和谐生活,能够倾听世界的声音。再具体地说就是学会接纳自己,同时也能够理解别人,最后可以与他人达成伙伴关系,走出自我局限,走进“我们”,走进社会生活中。可以用包容与开放的心态去感受生活,能够倾听到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处于故步自封的状态中。
而在《全脑教养法》中介绍了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觉知之轮。学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注意力,从而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
觉知之轮下面再具体谈谈书中“第七感”这部分。“父母懂得留心孩子是个很好的开始。与其一味地依靠技巧,不如学习怎么和孩子相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和同理心。”看到这部分突然觉得自己很幸运。十年前我关注自己的内心,写下了很多自我剖析的文章。而十年后我又开始留心孩子的成长,记录她的每一个成长瞬间。有身体成长,语言发展,思维发展的客观记录。也有日常生活中孩子为我带来的喜悦与困惑,总之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都记录下来了。这些记录也增加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联结,有种温暖而又亲密的感觉。
再来看思维的八大元素:思考、情绪、感觉、认知、记忆、信念、态度和意图。
其中“感觉”是精神世界的核心基础。身体感觉是大脑理智抉择的基石。当和孩子回顾感觉时,很重要一点就是想想身体的感觉是怎么样的。这次涵涵生病,我才发现原来涵涵知道留意自己的身体感觉。
去年年末涵涵感冒咳嗽,在发烧的前一天,她告诉我早上老师晨检的时候说她的嗓子有点红(我给她量体温很正常,就没在意她说的这句话。)结果当天晚上开始发烧咳嗽。涵涵在4岁之前感冒发烧都没去过医院,对于普通的感冒发烧我还是很镇定的,也会通过观察她的精神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去医院。而这次却不同了。
在经历了两天的反复发烧咳嗽后,涵涵突然告诉我:“妈妈,我好难受。我生病了,咳嗽嗓子疼。”听她这样说我心里一沉会格外留意她每次咳嗽时的反应。确实每次咳嗽后她都很痛苦,还会用手指着自己的嗓子和胸脯告诉我疼,不舒服。所以第三天一大早,在涵涵不发烧的情况下我也选择带她去医院,依据就是涵涵对自己身体感觉的认知。
在医生给她检查时,我告诉医生她说咳嗽嗓子会疼。医生还感到很惊讶,和我确认是孩子说的吗?最终确诊涵涵是气管炎,而且很严重。
而之后打点滴进行消炎,涵涵又告诉我她感到肚子疼,让我给她揉肚子。后来和医生反馈后,医生说是打点滴的正常反应,我这才放心。
关于第七感的梳理就到这里。再看今天分享的标题——由“我”走进“我们”,倾听世界的声音。感觉写的有点大了,最后简单来谈一谈。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关于共同体与复原力的问题。但是确实能力有限,无法清晰而又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通过这本书的共读,又找到了一点方向。
结合《被讨厌的勇气》中关于目标的观点:
阿德勒心理学所揭示的目标,有行动面的目标和心理面的目标。
一、行动面目标包括:
1.自立;
2.能与社会和谐生活。
二、支援这个行动的心理面目标是:
1.我是有能力的;
2.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我理解的“我是有能力的”是一种自我接纳;“人人都是我的伙伴”是一种社会性联结。也就是接纳自己,理解他人,联结他人(生活——社会——世界)。也正契合本书的观点: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当我们开始用开放的心态看待自己并全力支持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踏出了鼓励孩子认识自我的第一步。
而这一切之于孩子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结。这种联结包括与人类的联结(自我,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陌生人,各种小团体等等);与自然界的联结(风景等可以看成是一种感受与释放,比如《菲菲生气了》中:“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与动物的联结;通过某种兴趣再次与自己联结等等。
看起来就像觉知之轮的最外层,有很多选择,当在某一个面向受伤时,可以转移到另一个面向获得安慰,而不是沉溺于悲痛与迷茫中不可自拔。
通过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能够让他们可以倾听世界的声音。让他们能够有复原力来进行自我疗愈,也能够包容世间万物,和这个世界有一个美好的联结。能够感受到生命的质感,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能够幸福地走下去。
由内而外的教养,一次与过去的遗憾握手言和的机会;同时也去拥抱曾经那个痛苦无助的自己,告诉那时的自己,一切都过去了,我现在很好。然后与她挥手告别,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大连涵涵妈妈2019.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