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量和流量成本(零售的基本逻辑是流量成本)
流量:就是进入你销售漏斗中的潜在客户。
流量成本:指的是我们每获得一个客户,要为此付出去的基本价格。
运用:如何获取低成本的流量?(社群、通过直播来销售、通过口碑来获得更多的新客户、自媒体电商、通过和老客户的互动产生重复购买、到城市租金低的地方去开店)
所为先进的零售商业模式,并非就是电商;而应是各种流量来源中流量成本最低的那一种模式。
(二)定倍率:商品的零售价格除以成本价的那个倍数。(鞋服行业:一般是5~10倍;化妆品行业:一般是20~50倍)
运营方式和运营效率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定倍率。(只要一个行业经过多年的磨合,最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定倍率,这个定倍率一定有它的合理之处)
如何制定产品的定倍率?如果是创新的东西,只有你能做出来别人做不出来的,那就大胆提高定倍率;如果你生产的东西很有效率,那么就砍掉低效的环节,改变定倍率,获得颠覆性的优势。
(三)价量之秤:只要商品的毛利乘上销量大于这个经营的成本,这家公司就是赚钱。
1、尽量提高每件商品的毛利率。2、扩大这个商品的销量(是买的更贵还是卖的更多)
注意:具体看产品的性质,高科技产品可以定高价;走销量就要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和消费频次。
(四)库存搏差价(买卖库存风险):总代所做的生意,本质就是告诉品牌商,把你的库存风险卖给我,就算最后卖不出去,这个钱我照付给你,风险我来承担,但是作为交换,请你给我更大的差价空间。
要有一套风险管控机制,当销量下滑到某一点时,就要启动促销对冲风险、启动和合作伙伴交叉销售、把这批货作为礼品搭送给其他的商品等。
(五)规则之缝(黄牛经济):一切商业规则的背后,都是可能有其漏洞的,黄牛就靠此漏洞来获利的人群。黄牛是一种商业现象,我们要了解获利者的生存逻辑,才能完整地理解复杂的商业逻辑。凡有力的地方,必有反作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