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夜里用著手机屏幕搭配晚餐看了《THE GIRL IN THE BOOK》中文片名译为《书写人生》。女主角是出版社助理编辑,年轻的她曾写出了觉得自己一辈子能写的最好的作品。至此15年之后再写也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关于文学,关于电影,以文学为题材的电影我一向偏爱。带入感深厚的我,把本片女主角对自我价值判断与脚色情感也带到自己身上,以此,检视了至今为止的,我自己三十年面对创作面对写作的历程。反省一遍怵目惊心。反省两遍,就不敢继续往下想。
如果一个好作家要出人头地,似乎二十多岁就是黄金时期。而我已经过了。如果一个作家要被称作好作家,她所被放的指标评价一向不是只有当代人,你会被前前后后诸多曾经被叫做是作家的人一起列队。这还算看得起你的了。如果一个人可以被称作作家,那她需要熬过多少社会上曾经以为她就是没有工作的无业游民。如果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作家,在这个知识泛滥知识盈余知识电商剑拔奴张的今日,提出一些有用的观察、说几句有用的观点、提炼几句看似有点意思的概念,没那么简单。
片中的女主角有两位演员担任,一是稍年轻的一是稍成熟的。成熟的女人在一个出版社编辑当一个普普通通的久坐的上班族,符合这样的职业情景,她是微胖的。那当然了,一个一直长时间伏案的人,怎么可能是像健身运动员那样的身材呢?于此同时也原谅了我自己不爱运动的这项事实。
女主角有一个好朋友,是一位网站设计师现在状态是全职妈妈。这和我现在的生活情境真的好相似。身边有娃的女性朋友一个又一个蹦出来,我总感觉女人有无生育是完全两种生命状态。一个有娃的女人和一个没娃的女人,她们并肩坐在一起的时候到底除了娃还能说什么?有一幕我相当触动,当她好友隔著半掩的门告诉女主:「除了我妈我丈夫我孩子,你知道我多重视你,而你却做了我这么不喜欢的事情?我这段时间都不想理你。」这种关于女人之间友谊的强烈警告,好似在我生命中也多次出现过。我难道就这么令人讨厌吗?我做的一些事情难道就伤人这么深吗?我至今都想不起我曾经对不起过哪些人成长的路上也许真的很多人被我伤过,时间久了也就对新的友谊建立看得很淡很淡,很多时候宁愿一个人看书走路吃饭(女主角也在自己的生日派对躲在厕所看书),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离开、什么时候又会在无意中伤害到朋友。尽管我真的,不知道我做过了什么。大概就是我说话太狠,心眼太直、情绪太暴躁。
好不容易,女主角终于遇到了一个值得爱的男人。一个热爱自己职业的男人。一个可以接受自己的女人是写作者的男人。她又把事情搞砸了。一个女人要写作就要有自己的房间,退而求其次,我要求自己有一个写作的书桌。当男主角在女主角房间勤奋的打字的时候,女主角竟说了:「能不能不要在我房间打字,如果有,那个人也应该是我」男主角回应她:「我来了这么多次,从也没看到你创作写作过。」是的,我完全能体会那种不想被看见的创作的状态。创作是孤独的。尽管是亲密关系的伴侣,也不能加入的一块完整的私密的专属于我的创作空间。
关于更多的剧情,写作者的思路思考,你可以在片中推理窥探一个出版社编辑的职场甘苦谈。这是一部2015年的美国电影作品。在B站已经可以免费观看。欢迎写作的你共同观影讨论。
The Girl in the Book is a 2015 American drama film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Marya Cohn in her directorial debut. The film stars Emily VanCamp, Michael Nyqvist, David Call, Michael Cristofer, Talia Balsam and Ana Mulvoy-Ten. It had its world premiere at the Los Angeles Film Festival on June 13, 2015.The film was released in a limited release and through video on demand on December 11, 2015, by Myriad Pictures, and Freestyle Releasing.本段英文来源來自维基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