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标题叫,把“穷”和“富”拆开看, 原来老祖宗早告诉我们该怎么致富了》: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汉字了,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上古时代的石刻字符以及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书,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其中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古人凭空造出来的,而从汉字的外形上可以看出该字要表达的意思,今天就来和大家分解一下穷富二字拆开来看会是怎样的。
先看这个“穷”,一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宀”“八”“力”,“宀”象征着一个固定的地方,“八”象征就是工作的时间,“力”象征的就是力量了。整体来说就是我们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管是用脑力还是体力劳动都都要干够八个小时,每天都干重复的工作,拿着一个月的固定工资,哪有机会发家致富呢?只是勉强维持生计罢了。
再来看看“富”,它是由“宀”“一”“口”“田”这四部分组成,“宀”象征着一个固定的地方,“一”还是代表着数字。“口”象征的人的嘴巴,“田”在古代是有钱人的象征。这四个部分组合起来 就是一个人靠着一张嘴就能获得财富,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穷和富的区别在于“力”和“口”,力代表的是力气而口代表的是口才。嘴是我们传递思想的器官,很明显思维方式是真正决定财富的原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要有创新思维,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
其实想想社会中总要有哪些靠力气吃饭得人,但是我们会发现这些体力劳动者的工作和工资都比较低,仅能解决自己温饱问题。在古代,一个朝代的兴盛,因为这个君主的思维方式与上一个朝代不同,时代在变化,思维也要变化,现代时代发展之快,我们思维转变也要迅速。
以上就是其全文。
应该说从灵感与思路讲,文章还是蛮有创意的。又从首段看,作者似乎对中国文字还有些研究与体悟。可惜一到具体的汉字,便胡说八道,漏洞百出了。好像一位教授人体解剖学的老师,课堂上头头是道。不想到了解剖台上却手足无措,洋相百出。既然理不出个一二三来,那科学精准的结论也就谈不上了。显然,充其量只是一个半拉子老师罢了,纯粹误人子弟。
着实说,如果以字说理,应该从“窮”入手,上半部分“穴”,表示洞穴,引申为施展不开身手的一个狭窄空间。“躬”者,佝偻着身躯的样子。全字之意空一身武艺却没有施展空间。这也是“穷”的最基本意思,至今“理屈辞穷”,“日暮途穷”,“穷则思变”之“穷”还是这个意思。继而引申为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至于生活贫困,缺少钱财的“穷”(跟“富”相对)后来才出现。当然,此意尽管最后滋生,但现在使用却最广泛,当然也勉强可得出不挪窝,不离开穷地儿就不会致富的结论,真的也不算什么错。但将“穴”分解为宝盖头“宀”(本意指屋顶)+“八”,且释“宀”为“一个固定的地方”,“八”瞎诌为劳动时间(大概是指八小时),那就是极端瞎扯了。
再说“富”。富,从“宀”(本意指屋顶)从“畐”。畐,本作“畗”,读音fú。《说文解字》:“畗,满也。从高省,象(田)高厚之形。”,简单说就是一摞又一摞的箱箱盒盒,瓶瓶罐罐。家中财产如此充足,当然就是富了。这时你再回头看看所谓的什么——“宀”象征着一个固定的地方,“一”还是代表着数字。“口”象征的人的嘴巴,“田”在古代是有钱人的象征——岂不是牛头不对马嘴?
或曰,人家本就是一台相声,你却拿学术杂志来说事,自然顶牛;可你原文第一段又炫耀什么?算是装么?总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吧。
再说了,咱炎黄子孙对吧,总得对老祖宗遗留的这份最基本的精神遗产怀着点虔诚和尊敬对不?心里没把握没谱咱不瞎嚷嚷成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