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遗卷六(四) 【原书补遗卷六·一六】
画家有读画之说。余谓画无可读者,读其诗也。偶过书铺,悬杨椒山诗一幅,云;“饮酒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又见薄仲文竹笔筒上雕一诗云:“山外清江江外沙,白云深处有人家。船头不是仙源近,那得飞来数片花?”又,笪江上题画云:“云归忽带雨几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读画,意思指赏玩画意。 清·张遗《<读画录>序》:“然则得先生之意以读画,当不堕作家云雾中;得先生之意以作画,必不以神化让古人矣。”林纾《跋》:“终日餐咽山光,长斋读画。”
杨继盛,(1516年-1555年),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明朝中期著名谏臣。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被贬为狄道典史。其后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经拷打,终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年四十。明穆宗即位后,以杨继盛为直谏诸臣之首,追赠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世称“杨忠愍”。后人以其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有《杨忠愍文集》。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著名。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现在能看到的总共132副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画像全部面向北方。后毁于战乱。
薄仲文,(资料缺)
笪(dá)重光,(1623年—1692年),字在辛,号君宜,又号蟾光、逸叟、江上外史、郁冈扫叶道人,晚年居茅山学道改名传光、蟾光,亦署逸光,号奉真、始青道人,江苏丹徒句容东荆(今江苏句容白兔镇茅庄村)人(一作江苏丹徒人)。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官御史,为人刚正,敢于直言,顺治十二年奉派到江西巡按,对江西分巡湖东道佥事李嘉猷贪酷不法,严词参劾。因李嘉猷在朝中有权贵作后台,笪重光反被革职,后被判刑收赎,“永不叙用”。罢官归乡,隐居茅山之麓,学导引,读丹书,潜心于道教,康熙十一年(1672年)尝作《仿元人山水》轴,著录于《虚斋名画录》。因号“江上外史”,故有称“笪江上”。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画家有读画之说,意在品味画面背后之意蕴。袁枚不善画,常常把注意力更加集中在题画诗上,倒是符合其诗人特质。本条所记诗句,依然是符合“性灵说”之标准的佳作。“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杨继盛的这联诗,恰是其性格精神的写照。“云归忽带雨几点,木落又添山一峰。” 笪重光的这一联,与其说是题画诗,不如说是绘画诀。若非笪重光精于书法绘画,断难出此佳句。
笪重光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