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顿饭后都要来一根牛肉串。”
— 环行星球 • 第060期 —
环行星球是一个成员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神秘组织,每周都会邀请位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小伙伴跟我们分享他在当地的经历和知识。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工程师——张熹,今天他跟我们讲一讲乌兹别克斯坦。
公元前1000年波斯人来到了这里定居;公元5世纪中国人通过这里扩展了丝绸之路;公元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远征至此,带来了伊斯兰文化;公元14世纪帖木儿帝国建立,开疆扩土,有了他们的民族英雄帖木儿……
历史一直走到今天。
这个地方如今被称为——乌兹别克斯坦。▽
如果不亲自体验,仅凭想象,可能想到的是一片干旱苍茫的荒漠——地处亚洲内陆腹地,远离所有海洋,严酷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直到我双脚踏上了它,极目四望成片的绿色田野。才发现,这是绿洲,辽阔的绿洲。
目之所及全部是庄稼,和路边一棵棵的大树。它是一个大平原,也是一个农业国,因高山流水的滋润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在历史的早期这里就诞生了文明。
布哈拉一带▽
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代代人口;贯通亚欧的交通要道,又激活了繁荣的商业与文化。历史给了它丰富的沉淀,而今,沿袭着过去,我写一下它的现在。
下飞机已是晚上10点,坐上了车颠簸着前往目的地,一路基本都在狂奔,这边人开车豪迈的很,不限速的跑,在车上半睡半醒间,车里放着音乐,歌曲很好听,旋律悠扬,浓烈的异域风情。
如果没听过,要想象音乐是怎样的情味,可以去找下中国维族的音乐,文化有部分传承。▽
一夜的行车,天亮才到住处。
下图是我的住处所在,每天都能听到牛的哞哞声。
厂房之外就是田地,这个时节恰好是棉花季,外边可以看到成片的小白花点缀在广袤的土地上。也能看到玉米,还有很翠绿的低矮植物,不知是什么庄稼。这时的小麦也已经收割,乌兹别克正是产小麦的大国。(其实也有水稻,不过没有看到当地的稻田)▽
▽
这里土地肥沃,水资源也极其丰富,但是很少下雨,源自高山的众多小溪遍布地表各处,下图是公司门口的一条小溪,溪水潺潺,鼓动着流向远处,现在白天的气温高达35度。所幸绿洲的土地基本都能灌溉,不至被远方的黄沙侵蚀。▽
下图是我们每天午餐的地方,看起来烟雾缭绕,因为有一个烧烤的摊位,每顿饭后都要来一根牛肉串,虽然是个小摊儿,但味道很正,肉很厚实。
主食是面、或者炒米,炒米加了葡萄,又香又甜。▽
副餐就是馕,这个是顿顿必备,馕是发酵过的面烤出来的,超级有柔劲,小麦的香就靠它体现。喝的就是茶或者可乐;他们有喝茶的习惯,因为顿顿肉很油腻,茶可以去油腻。▽
我们吃饭是坐在一个床上,铺有毯子,几个人围坐,露天的;天凉也会进屋。饭后有一个宗教的小礼仪,以示感恩吧。这样的形态,其实很游牧文化。
试想,大吃牛肉,露天围坐,有时也带手抓,略同于大草原的迁居生活,他们有帐篷,饮食以肉奶制品为主;而现在已进入农业社会,又加入了面食。
可见,内陆的农业绿洲,与周边的游牧民族传统,无论在文化还是人的流动上都息息相关。
绿洲农业包围下的现代城镇,也处处有乡土的气息,你看他们的院落,土院墙,一个大院子,院内有果树,或者也有土房子,这是近处的一个乡村的模样。在市区也有高层小区,城市化在逐渐形成。▽
Photo by Анатолий Головченко on Unsplash▽
我在这里参加过一次婚礼,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传统礼仪,这儿人特别好客,是那种实实在在的热情。凡是来到家里的就是客人,都会得到热亲招待,满桌丰富的食物,有各种水果和肉食,面食,做的也很精巧。
饭后会一起跳舞,基本是男的在跳,主人会给舞者散钱。我这样拘谨的人,这次也是受邀不拒,随音乐而动。▽
说到礼仪,这边人确实很厚道,尊老爱幼——从小就在书本学到的我中华传统,这边是落到实处了。
对长者优先,工作处有一位老爷子,这边人对着我们说是称作XIFU,他们是用中文给我们比划的,在大家用餐时也是不断的说师傅。这儿人和人见面(男人),基本都会握手,逐个握过去,并挨个问好。
早晨上班刚遇到大家,一开始就先和每一位问好并握手,每次如此,再熟悉也是,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了。女士也还好,我工作中一遇到,总是那么客气。她们的友善已是天生的了。
这是个伊斯兰国家,但是我在附近没看到蓝色穹顶(伊斯兰建筑),住在这里一段时间也没听到诵经声,倒是看到有个别员工在工作场所就地礼拜的。
他们说话好像也不忌讳,Pig是可以说的。在行为上做的好,而不太注重形式,甚至让人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感觉。▽
女士风貌是一个地方的文化风向标,因为宗教的缘故,她们有包头巾的,也有现代开放着装的,但没见大黑袍。会穿民族服饰,红色偏多,有绣花,基本上就是裙子套装吧。
在爱美上,她们爱戴耳环,这个确实好看;化妆上显著的就是爱画黑眼线,大多如此,其它都挺自然的。
有人可能会联想维族女人,说胖。其实不然,工作处有中年妇女并不见得胖,基本是常态型。说婚后会胖的,我估计是肉吃多了,毕竟主食是肉,很难避免。▽
说到语言,他们说的是乌兹别克语,采用两套字母:西里尔和拉丁。西里尔是俄语那种,我根本不会拼。这里曾是苏联的一部分,社会各方面受苏联很大的影响,但也在逐渐摆脱。
拉丁字母我们就很熟悉了,但在这儿的发音和原字母有部分不同,有几个和汉语拼音相似呢,最难发的“r”,我是怎么模仿人家的口型,都发不出来那个波浪音,简单的听就像“啦”音。最后,因对语言和歌曲感兴趣,我学了一首Uz语歌。
生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他们对生活是颇为满足的,收入可能略低于国内,但在饮食上,我觉得比我国乡下要富裕和充实。
他们有着淳朴的天性,愿他们能永远善良下去。
乌兹别克的陶瓷纪念品▽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