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有雌雄两条鲤鱼在一个快要干涸的池塘里,彼此用嘴里的湿气来喂对方,苟延残喘。画面如下图:
相濡以沫然后,有人把这两条鱼放江河里,两条鱼就各自分开游走了。
此后,其义为: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互不相识的来得好。
日常生活中,世人多取前句“相濡以沫”来比喻夫妻之间在困境中相互扶持。
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确实是第一重要的关系。故《诗经》以《关睢》开篇,说明孔子也认为夫妻之道是人伦之首。
虽然也有“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很多夫妻最后渐渐过成了形同陌路,甚至相视如同寇仇!
我认为主要是搞错了顺序,没有把夫妻关系的经营当成第一重要的事情的缘故。比如,有些女人在有了孩子以后,把所有爱意与关切都给了宝宝,作为丈夫自然会有冷落之感。长此以往,感情自然会变淡漠。
近读《浮生六记》,译者的一篇读后感,其中摘引一句,触动了我,“生人要熟,熟人要亲,亲人要生”,真是一语道尽人与人相处的真谛!“生人要熟,熟人要亲”,大家都懂,因为人的天性往往是对陌生人客客气气,对亲近的人不拘礼;其实,对一些善于人际相处的人,可能本就是在这么做的。唯“亲人要生”这句道出了常人所不能道。
我原也如沈复这般以为,“恭敬在心,不在虚礼”。也许是女人天生具有情商优势,对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分寸感,把握更加敏锐通透。“亲人要生”,“生”并不是要和亲人“生疏”,“生分”,而是如复妻陈芸所说的要有礼数,越是亲近的人,礼数上越要时时注意。
人心都是喜欢被尊重与重视的,不愿意被轻视疏忽的。而尊重与重视的表现,就应该是“有礼”。正如大家所说,“爱就要说出来”,同样,尊重与重视,也应该表现在言辞上,这种对“亲密”与“有礼”的平衡把握,才最考验一个人的教养与情商。
具体把握,四字而已:“推己及人”。这也是“相敬如宾”的由来吧,以前我常以为熟不拘礼,一度对夫妻之道相敬如宾还不以为然。
“有礼仪之大谓之夏”,当今社会种种问题,我想可能就出在对以往“虚礼”的废弃,华夏复兴之路,也许当从礼仪复兴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