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宿觉

作者: 浮生若梦01 | 来源:发表于2022-07-05 17:21 被阅读0次

松台。

“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

夏日午后,蝉鸣盈耳。驿丞闲来无事,吟着朱彝尊的诗句,摇着清风扇,独自登上松台山纳凉。

此山坐落于东嘉府城之西南角,为斗城之重要节点,高数十丈、方一里许,虽是小山,但漫山皆古松,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为乘凉圣地。且山巅有台,闹中取静,置条石数枚,可对弈品茗,亦可逗留小憩。

驿丞移步山巅,坐条石上,和着鸣蝉声,摇动扇子,神清气爽、心满意足。夏日能得此清凉之地,岂不快哉。

然而蝉声催眠,驿丞恍恍惚惚便似睡似醒,不久便酣眠于条石上。然后梦永嘉大师玄觉事。


天台。

一切有为众生皆有佛性。然玄觉颇为苦闷,若众生皆有佛性,为何成佛者少,而为恶者众?

中智之人,无心于佛法者,自难参悟佛性,而有心于佛法,每日念“阿弥陀佛”,心口不一,也是佛性难得。

至于恶人,平日恶贯满盈,不思善心,离佛性更是十万八千里。虽然放下屠刀可立地成佛,但这无异于与虎谋皮。

而少量智者,本可明心见性,悟得佛法。但忙于俗务,未必都能以佛法为先。

玄觉坐定天台山上,日出月落,寒暑交替,经年苦思冥想而不动。某日,忽然开悟“法界无相,万物一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性有若菩提种子,假以机缘便能发芽。


婺州。

玄觉:师兄,我已开悟,何方大德可印证?

玄策:师弟由哪位大德高僧开悟?

玄觉:我在天台山求学,闻多方佛法,各有师承。后悟维摩经,坐定有时,自然开悟,未有证明者。

玄策:威音王已前即得,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善哉,善哉。

玄觉:然何方大德可以为我印证?

玄策:且听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师弟可听闻?

玄觉:惠能法师?可为我印证?

玄策:善哉,善哉!


曹溪。

草行露宿,步行千里。两法师到曹溪时,已是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然悟道之人,了无牵挂,欢喜自在,精气固存。

曹溪深山,法性寺。玄策敲门,小沙弥缓缓开门。玄觉和玄策便大步跨入。

惠能大师正坐床讲经,见两位云游和尚进门,便止语。玄觉亦不语,握着锡杖绕着禅床走了三圈,然后停住,将锡杖铿然有声立于地上。

惠能大师闭而不语,但他的大弟子法海禅师坐不住了:何方高僧?如此无礼。

玄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目光炯炯看着惠能大师。

只见惠能大师缓缓说道:出家人应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你从何而来,态度为何如此怠慢呢?

玄觉:生死之间,不过刹那之间的事,哪有什么时间顾及礼仪呢?

惠能大师:既然担心生死无常,何不参悟生死,以达到无生无灭的境界?既然修行至此,还有时间快慢的存在吗?”

玄觉:既然已经看透生死了,就已经达到了那个境界,所以就没有时间快慢的说法了。

惠能大师:善哉,善哉!

玄觉见惠能大师肯定自己的说法,便对惠能大师顶礼膜拜。然后转身准备告辞。

惠能大师:这么着急就回去了吗?

玄觉微微一笑:我的脚步还未挪动,只是转身,怎么就认为我着急回去呢?大师你有分别心。

惠能大师:如果无惧生死,没有意识,谁又能分别它呢?

玄觉顿觉醍醐灌顶,止住笑容感叹道:分别本身也是无意的!

遂住一宿,次日再离开曹溪。


松台。

生命只有超越生死,才能到达无畏生死的无相境界。玄觉大师心中的疑惑因惠能大师四句对话而释然,可谓拨开乌云见明月。

回到东嘉后,玄觉大师以“自悟自修,不假外求”为法门,著《证道歌》,在东嘉大地传道普法,发掘不同人的不同机缘,催发其菩提种子。故,一切有为众生皆有佛性,皆可证道。

此时蝉声悦耳,我亦饱睡一觉,心生欢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宿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sss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