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613326/179151359ffb5dd0.png)
最早看《一次别离》这部电影时是在大学时代,对于当时还曾是大学生的我来说,只是当做一部奥斯卡获奖电影去观赏,看完也就遗忘了,继续欢天喜地谈情说爱去。
昨晚,与闺蜜吃饭聊起这部电影时,回到家后也不管夜已深,打开电脑窝在床上重温了一遍。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有些话就是真理。任何事情,等到你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再回头看时,不管是心境,还是思想,通通都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
《一次别离》,开场就是两夫妻正在争吵的画面,妻子想移民,丈夫因为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在,不想出国。于是,妻子要求离婚。影片就这么开始了,整部片子围绕的主线其实也就是那位患有老年痴呆的父亲,后面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也是因他而起。
在影片中,主要人物就五个:妻子、丈夫、女儿,女佣,女佣的丈夫。可以看到整个故事里面五个人都有在说谎,而说谎的原因各不相同。
妻子,想要移民,嘴上说是为了女儿好,但其内心深处实际还是想逃离这个国家;丈夫,明明听到了女佣与家教的对话,可是却信誓旦旦的说他没听到,他自始至终不知道女佣怀孕了;女儿,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做了思想斗争后还是说了个谎言,尽管事后极其痛苦;女佣,肚子里的孩子在前一天已经被车撞到失去了生命,可是却一口咬住是她的雇主推她下楼摔倒导致的;女佣的丈夫,为了还清欠债,在得知实情后也硬要女佣说谎来骗取雇主的钱。
可见,故事里五个人物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心思和世界,他们的谎言有的并未明显体现,但都是站在自己层面或为了家人的立场上去说谎,人生,究竟该不该有谎言?
闺蜜的父亲被查出前列腺癌晚期,于是听从医生建议住院化疗,不到三个月,父亲去世。闺蜜望着父亲的墓碑神情恍惚的说,如果没有把他送进医院,父亲是否会活得长久一些,因为在查出晚期住院前,父亲每天清晨都去公园锻炼身体,打打太极,下午则和老同事们下下棋,他们家住在一条巷子的街头,往往父亲一笑,街尾都能听见他那爽朗有力的欢笑声,而父亲,也是那条巷子最受欢迎的老人,和蔼可亲,待人随和。
但是送进医院后她父亲便瞬间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总是出神地望着窗外,胃口也日益下降,尤其见到同病房的病友一个个睡着了就再也没醒过来,他更是承受着这种环境下的压力。闺蜜说,如果当时我告诉父亲,老人家,身体或多或少都有小毛病,还是照样过你的生活,该打太极打太极,喜欢下棋就下棋。是否,父亲依然健在,至少,他最后的日子应该是开心的,而不是终日心慌慌,最终痛苦遗憾的离开人世。
另一个同事,因与丈夫价值观不合,最终两人决定离婚,可是小孩马上要中考,孩子的成绩一向都不错,考入重点高中概率非常大。然而孩子似乎感觉到了大人之间的貌合神离,整个人满怀心事,神情飘忽,模拟考由级里前三滑落到第十。同事和丈夫决定先隐瞒事实,以小孩中考为大局,在孩子面前依然像以往一样相敬如宾,表面看似乎比以前更和谐,并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很好,他只需要安心备考。中考公布结果后,小孩如愿以偿上了重点高中,他们也把这个谎言的真相告诉了孩子。
谁能说,这种谎言该不该有,人生会面临很多转折点,也会面临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故,我们有时,是否该编造善意的谎言,以便生活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网友评论